在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贞观政要》中,载有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句名言:“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非其才,必难致治。”这是唐太宗治国理政的经验总结。历史证明,事业的兴衰,政权的兴亡,与人才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正像诸葛亮所总结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因此,作为治国理政骨干的领导干部必须知人善任。知人善任,不仅要了解人的能力,更要了解人的品行。但要了解一个人的品行,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连智慧的化身诸葛亮都感叹说:“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为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在诸葛亮看来,要辨识一个人的品行,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善和恶固然是差之千里,但内在的真实想法,和外在所显露的神情也总是不一致。有的人外表温良忠厚,内心却虚伪奸诈;有的人外表恭恭敬敬,内心却满怀险恶;有的人外表威武凶猛,内心却胆怯懦弱;有的人办事看起来尽心尽力,但实际上却是心怀叵测。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也认为,人之难知,海洋不足比其深,山谷不足喻其险,浮云不足拟其变。正因为“知人之难”,所以三国人才学家刘邵在《人物志》里把“知人”归为最难得的才能。他说:“夫圣贤之所以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以贵,莫贵乎知人。”并提出“知人者智”的论断,即知人是最大的聪明。那么,如何了解一个人的品行呢?了解一个人的品行固然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但通过行为细节来了解,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比如,一个人要是背着山寨名牌包,穿着山寨名牌鞋,一身山寨名牌装束,判断此人好虚荣,那可以说是八九不离十。人大多会装,但没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即使会装,也只会而且只能掩盖其大体,一些小细节常常会被忽视。而这些不加掩饰的细节则最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本来面目。当年我曾经在某单位工作过。单位有一个人总是自诩不看重钱财,我也信以为真。但是,有一次发工资,我看到了一个细节。当时发工资是发钞票,一般人从出纳那里拿了工资袋就走了,但这位自称不看重钱财者,却站在出纳室认真仔细地数着钞票,数完了,告诉出纳,你少给了我五分钱。从此,我对他“刮目相看”。行为细节是会说话的。不要小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3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