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蔡泽,因激流勇退而名垂青史

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小满,是人生最好的状态。人生在到达巅峰之后必然会走下坡路,所谓盛极而衰。“谦受益,满招损,时乃天道”,古人洞察世事,告诫世人不可满于繁盛,要保持谦卑。今天是二十四节气的小满,继续读《史记》,品读司马迁尊崇的蔡泽。蔡泽的一生平淡无奇,类似于赵国虞卿。初读《范睢蔡泽列传》蔡泽部分速读跳过,没有引起兴趣。静心再读,从小人物到秦相,名气不大,功绩不显著,司马迁肯定有深意。相对来讲,范睢的人生还有离奇遭遇,从命悬一线到死里逃生,从寂寂无名到封侯拜相,起起伏伏故事性还比较强。蔡泽则不然,长相奇丑无比,频遭歧视,屡被驱逐,没什么功劳,当秦相几个月……平凡的不能再寻常了,既没有值得标榜的政绩,也没有轰轰烈烈的改革,也没有上阵杀敌的军功,更谈不上忍辱复国的壮举。在《范雎蔡泽列传》中,蔡泽与范睢对话被详细记录,而从对话中传递的哲学精神,大概是司马迁尊崇的关键所在。长相奇特遭嘲戏要说蔡泽,离不开范雎。范雎演绎了奋力逆袭的励志故事,从小人物到封侯拜相仅用六年。范睢的辩才和智慧得以施展,向秦王提出了“远交近攻”、加强君权策略,受秦昭王宠信。正所谓“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范雎成为丞相之后,为报恩向秦昭王举荐了郑安平和王稽。岂料,几年后郑安平带兵投降了赵国,而王稽私相勾结“外国”又被砍头。按秦国律法,范睢本该同罪受罚,但秦昭王并未惩处只是言语责备,范雎内心感到愧疚。范睢正处于进退维谷之时。“蔡泽闻之,往入秦也。”蔡泽是燕国人,也是一个“说嘴子”,像张仪、苏秦一样的人。蔡泽曾经到处兜售自己的主张,游说大小诸侯,因为长相丑陋而不受待见。“先生曷鼻,巨肩,魋颜,蹙齃,膝挛。吾闻圣人不相,殆先生乎?”——《史记·列传第十九范睢蔡泽》“先生是朝天鼻,宽肩膀,凸额头,塌鼻梁,罗圈腿。我听说圣人不在貌相,大概说的是先生吧?”唐举看到蔡泽时说了这句话。蔡泽的“尊容”让唐举都感觉到这人没什么前途。可以想象蔡泽长得多惨,搁到现在去任何一个单位面试,绝对一票否决,长相影响太差。唐举是谁?他可是相面行业的祖师爷,以相术灵验如神著称。曾给李兑相面“百日之内持国秉”,后来果真如期应验。(对“吾闻圣人不相”,也有人理解为“唐举看出来蔡泽将成为圣人”。)蔡泽知道唐举“戏之”的寓意,就没有让唐举测算富贵荣华,而是预测一下寿限。唐举说还有四十三年阳寿。蔡泽笑着离开了,随后对他的司机说:“享受四十三年足够了。端着米饭吃肥肉,赶着马车奔驰,手抱黄金大印,腰系紫色丝带,在人主面前备受尊重。”当离开燕国来到赵国后,却被赵国驱逐了。赶往韩国、魏国求职的路上遭遇强盗,做饭的锅碗瓢盆又被抢了。先是遭“神算”唐举的嘲弄,又有一路凄惨的遭遇,蔡泽仍然能保持这份自信真心不容易。当然,这也足以证明,蔡泽才华横溢给予了足够的自信。郑安平画像。激流勇退保平安蔡泽来到了秦国,广泛造势。“燕客蔡泽,天下雄俊弘辩智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困君而夺君之位。”蔡泽四处宣扬这句话,用以激怒范睢。范睢“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的性格,蔡泽如此编派自己岂能容忍。于是,蔡泽被“请进”了相府。司马迁对范睢见蔡泽的描写很细腻,从表情、神态到心理、动作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像直播了两人对话一样。范睢虽是宰相,但心眼极小。本来蔡泽的街头“狂言”,已让范睢心中不快了,蔡泽来了没有跪拜,反而拱了拱手作揖,让范睢更加生气。范睢自视智慧和辩才当世一流,无人匹敌,于是居高临下质问蔡泽,“你小子说要取代我做秦相,有这么回事?”。蔡泽轻松对答一个字,“是”。范雎对这不辩解的答案,气得一时竟无以言对,只好接了一句:“请闻其说”。蔡泽“辩才”不输于范睢,滔滔不绝一番舌灿如花,范睢听着蔡泽旁征博引,只是不住点头称赞,“然,然,然……”。蔡泽“游说”范睢的一席话,四个字足以概括:激流勇退。范雎感叹地说道:“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范雎服了。“先生幸教,睢敬受命”,于是才邀请蔡泽入坐,待为上客。过了几天,范雎竭力向秦昭王推荐蔡泽,“其人辩士,明于三王之事,五伯之业,世俗之变,足以寄(委托)秦国之政。”为了打消秦王的顾虑,毕竟郑安平和王稽失败阴影笼罩,范睢强调“臣不如也,臣敢以闻。”秦昭王面见蔡泽,也认可其才能,先拜为客卿并未重用。于是,范雎便称病辞去丞相一职。蔡泽得以上位,成了秦相。司马迁到此并未结束,毕竟蔡泽的政绩乏善可陈。但是,又透露了一个信息,蔡泽“相秦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一个小人物突然位居高位,难免遭人嫉妒。而蔡泽能够放弃高官厚禄,这又正好呼应了他对范睢的那四个字“激流勇退”。后来,蔡泽在秦国十几年,先后经历了昭王、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四代君王,最终平安落幕。王稽雕像。劝服范睢的辩论蔡泽除了让燕太子丹入秦作人质,并未有其他功绩。司马迁记录内容主要是劝服范睢退让丞相,自己取而代之。“众口之辩,吾皆摧之”,范睢本身是辩士,蔡泽的辩论就显得更值得体味。蔡泽从四季更替谈到身心健康,每个人都追求功成名就受人仰慕,但更希望声名远扬恩泽后世。人们建功立业的追求,当然期望功成人在。蔡泽旁征博引,以史为鉴,与范睢进行辩论。列举商鞅、吴起、文种,“致功而不见德”,致力于事业也不被报答。相对于闳夭、周公辅佐文王、成王,“威震海内,功彰万里,声名光辉传于千世”。让范睢比较哪一种结局更好。由此提出功成名就的三种境界。“身与名俱全者,上也。名可法而身死者,其次也。名在戮辱而身全者,下也。”——《史记·列传第十九范睢蔡泽》自身性命与功业名声都能保全的,这是上等。功名可让后世效法而自身性命不能保全的,这是次等。名声被人诟辱而自身性命得以保全的,这是下等。蔡泽继续劝范睢,俗话说得好“日中则移,月满则亏”,您现在贵为丞相,仇怨已报恩德亦偿,实现了个人愿望,却不打算改变。这是不足为取的。苏秦、智伯死于贪婪无度,所以圣人制定礼法节制欲望;齐桓公、吴王夫差死于非命,就是因为登上顶峰而不知回头,不愿意退居下列,不知道谦让而自我约束;商鞅、吴起、白起、文种,他们四人功成名就却不知退让,以至于灾祸降临。这点就不如陶朱公范蠡看得透彻,功成身退,悠然自乐。虞卿画像。蔡泽说,“鉴于水者见面之荣,鉴于人者知吉与凶”。用水来照镜,可以看清自己的面容,用别人作借鉴,可以明知事情的凶吉。您为什么不辞官让贤,归隐山林呢?可以有伯夷谦让美名,永享应侯爵位,这与灾祸降临,哪种情况更好呢?范睢被说服了,“承蒙先生教导,我恭听从命。”不得不佩服蔡泽,对范雎这番劝说折射出人生哲学值得体悟。难能可贵的是,范睢听从蔡泽劝谏主动让贤,又成就了蔡泽,也给人类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信陵君魏无忌。“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士固有杀身以成名,唯义之所在,虽死无所恨。”“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天地之常数也;进退盈缩,与时变化,圣人之常道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欲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