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董上德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竹林之中读世说《世说新语》中的很多故事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如捉刀人曹操,王粲葬礼上令人学驴叫的曹丕,闻鸡起舞的刘琨和祖逖,潇洒风流的竹林七贤,乘兴而来、兴尽而去的王徽之,等等....傅雷先生曾说“《世说新语》大可一读。我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化风流,认为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
何谓风流?它不仅仅是指人的气度、旷达、情感等,还有更深的文化上含义。更是那些人物在特定历史年代的一种活下来的状态。
《世说新语》全书共分36门,每门以两个字为标题,如德行、言语等,也就是按照36个关键词来把从东汉末年到东晋多年间的逸事分门别类。
这其中有的人物的事迹就会散布在各个小类中,不便于了解全貌。
1.关于别裁集
本书书名里的“别裁”二字,意为原文全依《世说新语》而另作编排。编排的方式是从袁宏的《名士传》而来,原书已失传,先留名目,依照名目补全。将人物与故事详解。穿插着正史详解,再现魏晋名士完整风貌。全书分为四卷:正始名士卷、竹林七贤卷、中朝名士卷以及东晋名士卷。
四部中有人物背景介绍,为人物写了小传,对于原文,做了名词释义,释读全文时,还把同一事的异文并存赏鉴。编选者言的人物评价,更能深入了解名士的全貌。
正始名士(曹魏时期):何晏、王弼、夏侯玄;活跃于正始年间,好“清谈玄学”。
何晏是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有着独特的骄傲,因其母改嫁曹操,故曹操为其继父,与曹氏家族关系密切。幼时“画地为庐”不愿被曹操认作儿子,又与曹丕有矛盾;服用“五石散”精神抖擞为名士效仿,亦有副作用,颇有怪异行为;特别白,天生,或何五石散有关美男子自恋“行步顾影‘,作为学者,是个饱学之士,有著作,和王弼一起开创玄学研究;以才秀知名,在儒学,玄学方面均有较高修养,是魏晋玄学的奠基者之一。
嘉平元年何晏,在“高平陵之变”后,为司马懿所杀,王弼急病死于此年时二十四岁,夏侯玄五年后亦被司马师杀害。
他们开启来由外到内的处事模式,为后世所仿效。
竹林七贤(曹魏末期至西晋前期):指阮籍、嵇康、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
卢纶有诗:“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梢梢寒叶落,滟滟月波流。”此为曹魏时“竹林七贤”饮酒论玄的美妙画面。
他们比之前的人物更要艰难,此时已经就在司马氏的高压之下,是一种别样的世俗。
王勃的“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说的是阮籍酒后狂奔,走到无路可走,便大哭着原路返回。
阮籍遇到真人(苏门先生)高谈阔论无以回应,惟长啸作和,可谓知音?讲究缘分,和比自己小二十岁的王戎一见如故,共饮清谈。
送别嫂子,反驳旁人,“礼法岂是为我这类人设定的?”不为礼法所困竹林七贤的共识,但也要看到和当时的环境有关联。
阮籍有才华,与司马昭有私交,又是司马家需要拉拢的对象。也是给众人立的一个标本,所以他才可以放浪形骸。
中朝名士:裴凯、乐广、王衍、庾敳、王承、阮瞻、卫玠、谢鲲;
乐广更有名的恐怕是成语杯弓蛇影了,但他本人也不简单,他是“八王之乱”中成都王司马颖的岳父。虽好清谈,但也自觉维护儒家名教,反对怪诞行为,“名教中自有乐地”。
主张调整玄学,回归儒家。
死于永兴元年,两年之后成都王司马颖被赐死,乐广的两个外孙也同时罹难
东晋名士:王敦、王导、王羲之(王徽之、王献之)谢安(谢玄、谢灵运)
王敦、王导辅助琅琊王司马睿站稳脚跟,“王与马,共天下”,
书圣王羲之又是王敦王导的从子(堂侄),娶妻出了个“东床快婿”的典故,不过东床快婿,绝非郗鉴一时冲动,选择了不修边幅的王羲之,故事中的重点是“访之,乃是逸少”,肯定经过考察的。
2前言、附录了解魏晋百年风云人物
《世说新语》原编者刘义庆,虽生于皇室,但在那个风云诡谲的年代,平安就是一佳运了。他的一生谨小慎微,身边有众多南朝名士如鲍照等人,作者分析大体刘义庆是出于反思东晋得失所汇集成书,虽四十二岁而病逝,但一部世说,足以流传千古。
附录收集了曹魏帝系、西晋帝系、东晋帝系,以及世家大族的琅琊王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世系,可以厘清那些人物之间的关系。“旧时王谢堂前燕”抚今追昔读世说,又多了几分感慨,
时过境迁,翻阅别裁,丰富多彩的魏晋风骨跃然纸上,不管是文学上还是史学上,别裁集都让人有所收获!
#4月创作打卡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