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有问陈季方①:“足下②家君③太丘,有何功德而荷④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⑤,上有万仞⑥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沾,下为渊泉所润。当斯⑦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①季方:前几篇提到过,陈寔的小儿子陈谌,字季方。
②足下:对别方的尊称。
③家君:自己的父亲。前面用敬词时,也能指对方的父亲,可能是特定用法。
④荷:承受、承担。
⑤阿:读ē,弯曲的地方。
⑥仞:古时七尺为一仞。
⑦斯:这,这个。有人问陈谌:“您父亲有哪些功业德行,而得到天下皆知的名声?”陈谌说:“我父亲好比是一棵桂树生在泰山的山坳里,上有万仞高的山峰,下有不可测量的深渊;上受甘甜露水的沾溉,下有深邃泉水的滋润。在这个时候,桂树哪里知道泰山有多高,渊泉有多深呢?不知道有没有功德呀。”
我们为什么从《世说新语》开始学文言文?因为它大部分篇章也就几十个字有的甚至只有十几个字,这种小体量适合初学者;同时它真的是“浓缩的都是精华”,语言凝练而深远,辞藻优美而经典,为中华文学宝库里贡献了上百个成语。另外,就如鲁迅先生对它的评价: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它里面记载的魏晋风度,时人的语言艺术,不仅能培养的美感,也很实用哦。
您有没有经历过或者在电视上看到过这种场面?
场景一:
你:“经理,我这申请已经报上去一个多月了,您看什么时候能批啊?”
经理:“小王啊,对面楼下新开了家饭店,听说不错哦?”
场景二:
记者问:“请介绍下现场灾情。”
回答:“我们上级非常重视,已经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启动应急预案,立刻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正在……”
………………………………………………沉默中…………………………………………………
类似这种高超的语言艺术,不是我们现代人发明了,几千年前的古人不仅熟稔,而且更高雅更朦胧。就比如今天这篇,别人问陈季方的爸爸有什么功德,陈季方云山雾罩,又是泰山、又是桂树的,又有比喻、又有排比,辞藻不可谓不华丽,意境不可谓不深远,可是他正面回答问题了吗?而且令对方难以自抑地品味人家拍老爸的彩虹屁,感觉又漂亮又有味道,难道还能去指责他诡话连篇吗?
其实,别人问你爸怎么好,哪点好,这个问题不好回答。首先,你不能说不好,除非你爸就是个王八蛋。但是你要直接说好,说我爸可好了,巴拉巴拉的,又会被当作不害臊。关键是你妈也不同意啊,回去该揪着你爸耳朵问:说,你是不是背着我给孩子买玩具了,他咋就夸你一个呢!
所以,陈季方那么回答,的确是高明的一种方案了。这个高不仅体现在话术境界上,而且其艺术境界也高。哪点高?用来做比的对象就很高。陈季方用的不是虎头山、牛心山,不是臭椿树、老榆树,用的是“泰山桂树”。泰山多高啊,五岳之首,山中至尊,这派头比着其它山就不一样。那位说了,不是“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嘛,泰山上的松树才够劲啊。是,松树是好,可没有桂树名贵啊。
我们知道,桂花树它香啊,而香代表君子,屈原就喝桂花酒,用桂树枝做旗帜。《吕氏春秋》里说: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汉武帝修上林苑,所栽的奇花异木中就有十棵桂树。所以用名贵的桂树形容老爸,也暗示老爸是个君子。
桂树生长在泰山的半山腰,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渊,他不感到害怕,也不在意自己的地位。他每天餐风饮露,默默的受着泉水的滋润,这是在春风化雨之境,不断汲取营养充实自己。我理解的意思就是:老爸品行高洁,做好自己,管他江湖地位呢,所以有没有德行他并不看重。有点“夫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的味道,当然,这是我一家之言,您可以有其它的理解。
在大部分孩子还在坑爹的时候,陈季方已经在花式夸爹了。他哥哥陈元方更是个夸爹能手,这个以后我们会讲到。所以陈太丘老爷子怎么能“荷天下重名”?恐怕跟两个儿子的宣传也分不开吧。
文章学完,胡扯也扯完了,奉送一个小技巧:再有人问你爸爸好还是妈妈好这种世纪难题,不要傻啦吧唧的正面回答他,要多跟陈季方学习,你可以这么回答:“爸爸成熟稳重,妈妈温柔漂亮。”答得好,有赏回家后能领两个大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