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的古文入门,我选了世说新语,结果

大宝最近只能在家里上网课,老师也是变着法儿让娃找到学习的乐趣,增加了小古文学习,大宝也算是乐在其中,她说:像古人这么说话,还是感觉自己蛮上档次的。一个多月网课上下来,也会背十几篇小古文了,我看这些小古文大多数是说物的,比如《荷》《菊》《日时》,基本算是说明文,今天才学的《猫斗》,场面稍稍激烈一点了。我逗她说:猫和猫斗还是小场面,你见过人和蛋斗吗?大宝不屑地说:谁会这么无聊?我说:还真有啊。心想,哈哈,这回正好可以带她学学我最爱的《世说新语》,《世说新语》很短小,行文却有趣,她这个寒假已经翻过一遍中国历史了,对魏晋南北朝表现出了兴趣,刚好。兴冲冲抽出《世说新语》,给她讲人和蛋叫板的故事。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我不太理解为什么要把王述这个事归为“忿狷”,明明是很有趣的性格,像钱钟书帮自己的猫和林徽因家的猫打架,而且他还叫蓝田,蓝田日暖玉生烟,多诗意的名字,莫名好感。更重要的是,他是一个这么真实自我的人。大宝听了我一番解说,又听我说王可爱,笑倒,停了说:他不是性格原因,他是技术问题。就像我一样,拿东西要是按照次序拿,就不会弄倒,可我常常忍不住先拿底下的。可你为什么没有觉得我也很可爱呢?我一时语塞,我是有多少次因为大宝的顽皮暴跳如雷了。是了,可能真的是距离产生美,如果王蓝田是生活在周围的人,看了也早就跳脚了。不服气的我继续给大宝讲。我找了个大宝熟悉的人物,给她讲孔融。选的是著名的“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故事。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我原本想跟她说孔融的辩才。小家伙先开口问我了:妈妈,听外婆说你小时候学习很好的,一点都不用她操心?我马上端坐,矜持地点点头。大宝又问:那你现在很厉害吗?有很多钱吗?我隐约感觉不对,说:……没有。她说:这真是奇怪,小时候好好学习长大了却不厉害,这就是“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吧?我……好吧,我不给你讲了,坚决不给你讲《世说新语》了,哼。你继续去背你的《荷》《菊》《日时》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