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人物志#宝玉为何出家?都是放风筝,黛玉放飞晦气,宝钗放飞的是“人”。《红楼梦》里,黛玉身体不支香消玉殒之后,宝钗得偿心愿和宝玉成婚,成了名副其实的宝二奶奶,王夫人一手推动的金玉良缘,彻底打败了木石前姻。可是好景不长,姑且不论成婚之后,小两口之间是否真的幸福,但宝玉参加科考后,便一去不回。根据贾政后来的回忆,宝玉应该是跟随癞头和尚出家去了。这样,就有了一个很大的疑问,俗话说,人生四大幸事: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宝玉新婚不久,参加科考更是高中,为何还要抛家弃妻而去呢?有人说,宝玉出家,是对黛玉的一种“救赎”,黛玉不在了,宝玉也无心留在家中;也有人说,宝玉出家,是彻底看透了红尘中的功名利禄如浮云,乃至心如稿灰,于是便唯有出家一途。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是,无论贾宝玉对黛玉有多深情、多难忘,宝钗这个宝姐姐,在他心中其实一直就有很重要的地位。当然,黛玉在生之日,或许还可以做到“无暇旁骛”,但黛玉没了,按常理来说,宝钗刚好可以填补他心中黛玉的空位,哪来的为黛玉出家之说?我国古代的才子佳人传说,其实都冥冥中自有天意。宝玉黛玉宝钗三人的婚恋情仇,同样也脱不出这个窠臼。宝黛的“死别”,其实就是一种“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的惘然;宝玉宝钗的“生离”,则大可视同于“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无关风与月”的此恨。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抑或是此恨还是惘然,在《红楼梦》里,作者对此都曾有过暗示。只是那份暗示,掩藏在浓浓的欢笑中,让读者很难和后来的离别联系起来。比如宝玉宝钗成婚之后,宝玉出家为僧,两人注定一场“生离”,早在大观园姐妹放风筝那个场景里,将其表现的淋漓尽致:第70回:这里小丫头们听见放风筝,巴不得一声儿,七手八脚,都忙着拿出个美人风筝来,也有搬高凳去的,也有捆剪子股的,……宝琴也命人将自己的一个大红蝙蝠也取来。宝钗也高兴,也取了一个来,却是一连七个大雁的,都放起来了。黛玉放了一个“美人”,后来竟舍不得,还是紫鹃从旁协助剪断的线;一众姐妹中,唯有薛家两姐妹,宝琴放的是一个“大红蝙蝠”,宝钗更是放飞的“七个大雁”。宝琴的红蝙蝠有何寓意,留待下文解释。而宝钗的“七个大雁”,则是非常的不祥之兆了。由此可见,大观园姐妹一起放风筝,其本意其实就是“放飞晦气”,黛玉放了一个“美人”,后来竟舍不得,还是紫鹃从旁协助剪断的线;一众姐妹中,唯有薛家两姐妹,宝琴放的是一个“大红蝙蝠”,宝钗更是放飞的“七个大雁”。宝琴的红蝙蝠有何寓意,留待下文解释。而宝钗的“七个大雁”,则是非常的不祥之兆了。要知道,姐妹们放风筝本事为了“去晦气”,黛玉放飞了那个“美人”风筝,在很近一段时间里,身体确实也很有起色。如果不是后来计划赶不上变化,说不准她的身子还能彻底好起来。而宝钗放飞的是大雁,而且还是一连串的七个。大雁是什么?再我国传统文化里,尤其是诗词文学作品里,大雁绝对是一种苍凉、凄苦、分别的意象。其代表的是一种分别、思念之情。比如衡阳雁去无留意等等。即使最有气势的一首诗里写到大雁,无非也是“月黑雁飞高”的苍凉。可见,宝钗选择大雁,其本意就是一种不祥之兆。而且,宝钗放飞的大雁还不是一个两个,而是一串七个。要知道,大雁冬天南飞,一般都是群飞群栖,七个大雁,前面一只成为“领头雁”,后面左右各三只,成“雁翎”分开,人们从地面仰望,看到的就是一个大写的“人”字。这回放风筝,黛玉放飞的是美人,美人也就是黛玉自身那些“晦气”的代表;而宝钗放飞的是“七个大雁”,刚好成了一个“人”字。放风筝放风筝,放飞“美人”的,其实寓意为“物”,放飞“物(大雁)”的,其实寓意在人。宝钗能放飞的“人”是谁?和她相关的,无非就是薛姨妈、薛蟠等几个有限的人而已,这些人显然不是宝钗所能“放飞”的而《红楼梦》第28回:林黛玉笑道:“何曾不是在屋里的,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唤,出来瞧了一瞧,原来是个呆雁。”薛宝钗道:“呆雁在哪里呢?我也瞧瞧。”林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一声飞了。”口里说着,将手里帕子一甩,向宝玉脸上甩来。由此可见,宝黛钗三人之间,最可能是“大雁”的,就是宝玉了。唯有黛玉死后,宝钗和宝玉结婚,这之后,宝玉这个丈夫,倒是宝钗可以放飞的人!于是,宝玉便出家而去,丝毫没有回顾之情。这一切,算起来,还是宝钗放风筝买下的伏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9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