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彭德怀指着当时的顶头上司李德,情绪激动下,用一句极为通俗的谚语,将李德骂了个狗血淋头。
后彭德怀拍桌而起,离开了会议室。
李德是德国人,根本听不懂汉语,看着激动的彭德怀,将询问的目光递给了一旁的翻译伍修权。
然而,伍修权根本不敢将这句谚语翻译出来。
关于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还得从蒋介石开始讲起。
年10月,蒋介石派出十万大军,对我军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将我党的革命力量扼杀在摇篮之中。
当时的国名党早已经是兵强马壮,我国共产党只是刚起步不久。
根据可靠的情报,我党的大多数的战士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可是主力的军队却没有那么多。
还有很多人,是革命根据地中的村民接受了思想,自发参与红军队伍的,可能连枪支的使用都还略显生疏。
虽然有着30万人的基数,可是大多没经过系统训练,武器装备也落后,与国军差距甚大。
面对声势浩大的国民党军队,红军并没有退缩,在战斗中,毛泽东利用了敌军轻敌的心态,采取了“诱敌深入”的方针。
红军战士们将敌人的军队引入到熟悉的山路之中,用游击的方式让敌军苦不堪言,利用我军在地理上的优势,以守代攻,将敌人耍得团团转。
当敌人开始进攻的时候,我军便分着不一样的方向,一边攻击一边撤退。待到敌军分散开来,我军再一个一个进行突破。
以退为进,红军就这样粉碎了国民党的四次围剿。
信心满满的蒋介石像是被泼了一盆冷水,心里五味杂陈,原本轻松的心态瞬间变得凝重了起来。
现在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一定要想个办法才行。
蒋介石想到了的办法,就是将红军内外攻破。
对内,蒋介石指引国民党军队们向着红军们叫嚣,开始大骂,说红军畏畏缩缩,有本事光明正大的打一场,企图激怒红军。
若是硬碰硬,装备落后,人数极少的红军根本不可能和声势浩大,装备先进的国民党一较高下。
对外,蒋介石调集了大量军队,多架飞机。在空中不断投放炸弹对红军队伍进行干扰,地面上,分成不一样的行军路线围剿红军。
面对这种情况,继续开会研究对策。
在中央红军的议事大厅上,共产国际的代表李德,拍桌而起,表示红军战士战斗英雄,完全可以与国民党军队正面刚一波。
由于李德演讲时情绪很激动,会议上的很多成员,都被李德这个外国人那番慷慨激昂的陈词所打动了。
四次的反围剿战争,虽然在最后都以胜利告终,但是在中央会议上的很多人,却十分闷闷不乐。他们有的人认为这样赢来的战斗确实拿不上台面。
甚至有大多数人其实并没有行军打仗的经验,根本不懂战术,认为红军胜利时靠着躲闪才换来的,不光彩,也不光荣。
此时,他们开始盲目奉行着冒险主义,想要和敌人拼命。
他们的心中的一腔热血占了上风,将对战场的理性分析完全抛在了一边。
很多成员们当场撸起了袖子,表示愿意追随李德去冒险,去拼命,去奔赴一场生死之战。
毛泽东这边则眉头紧皱起来。
毛泽东认为,这样做无异于将自己的弱点完全暴露在敌军的枪口下,最终我军只能像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
只是,此时的毛泽东早已经被剥夺了指挥的权力。
好在彭德怀已经是战功赫赫的将领。
二、
早在年7月,彭德怀便已经带领军队将革命根据地扩展到长沙,召集地方的村民募捐钱款达到十万余元,解救地方的共产党员千余人。
三天内打了四场大仗,将敌军杀退百余里后,成功拿下长沙。这也是红军建立初期,最为辉煌的一次胜利之一。
在与毛泽东、朱德会师后,便开始带领军队进行艰苦的反围剿战争。
在前两次的反围剿斗争中,彭德怀带领的军队,歼灭敌军两万余人。
第三次的反围剿战争打得异常残酷,敌军在两次战争过后,已经变得极为聪明,他们找到一个熟悉的山腰,占据了有利地势,将我军的一个连队压在了山脚。
此时,彭德怀正好在这个连队之中。
红军战士们对待这里的地理环境十分熟悉,都很清楚,此处易守难攻,若是向前一步,很可能会有来无回。
在犹豫之间,突然听到一句大喝:“冲啊!”
一个人突然冲出了红军队伍,他拿着一把大刀,不断向着敌军挥舞。
红军战士们必胜的信念似乎在这一刻沸腾了。战士们都忘记了前方的危险,疯了一样的向前冲。
这个人就是彭德怀,作为领军者的他都奋勇向前,后方的红军战士们又还有什么顾虑呢?
红军战士的英勇表现让国民党一下乱了分寸,手忙脚乱地回击的同时,地理的优势似乎便没有那么明显了。
最后,彭德怀带领的连队获得了此次胜利,带领剩余的战士们消灭了这一支国民党队伍。
与此同时,彭德怀的声望也不断上升。
在毛泽东失去了指挥权后,李德等人上台,彭德怀的行动也处处受限。
李德原本是共产国际上的人派来支援中国共产党的成员,曾经在伏龙芝军事学院顺利毕业。
正值第五次反围剿的关键时刻,博古等人排挤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后,正是束手无策的时候,这个高材生的来到,让博古看到了希望。
在得知李德获得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主帅时,彭德怀根本不管中央内部成员们冒火的目光,在激烈的氛围中,坚决地反对李德的决定!
后来,彭德怀不断向中央上书,请求将李德撤职!
彭德怀原本便在沙场上杀敌无数,虽然小的时候因为家里贫穷,并没有读过几天书,可年纪轻轻早已是久经沙场,对于战争战术颇有研究。
他对于毛泽东的战术策略十分欣赏,也凭借着这种战术在大大小小的反围剿战争中歼灭大量敌军。
这次敌军大规模来袭,骁勇善战的彭德怀原本还想多增加几条线路,让这次来的敌军有来无回,却收到了上级派下来的指令:全体成员到达指定地点,与敌军进行阵地战和壁垒站,放弃各自作战打游击和之前“诱敌深入”的策略。
彭德怀极为震惊,他看着手上那一张标明了指定地点的地图,居然还看到了几个标注错误的地理地标。
彭德怀瞬间怒火中烧,称李德什么都不懂,不懂地理环境,不懂战术,只会看着有错误的地图瞎指挥。
随即,彭德怀向中央上书,言语字字诚恳,句句发自肺腑。
他建议我军应当深入敌军后方,凭借我军对于地理环境的熟悉,破坏敌人的联络。同时,借助我党后方的群众力量,可以发动周围的民众,让敌军手足无措,打扰敌军的部署,从而逐一进行攻破。
可是信件却如同石沉大海,久久没有回音。
彭德怀不断在中央内部和战场上奔波,额头上那一层密密的汗水就没有消散过。
在彭德怀心中,只要中央可以撤销这个决定,将李德这样不切实际的将领撤职,将他下达的不切实际的命令收回,让红军战士能少一点伤亡,那么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三、
可是中央依然没有回应彭德怀的请求。
在战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彭德怀十分着急,中央没有批准,那就只能找李德,希望他可以听一下自己的建议。
为了红军的胜利,为了千千万万红军战士的性命,彭德怀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他赶忙在开会的时候拦着李德,分析了之前能打赢的原因,如今更应该按照方针执行,借助地理环境,打游击是必不可少的,态度非常诚恳。
在一旁的伍修权,将彭德怀的话翻译后,李德轻蔑地看了彭德怀一眼,挥了挥手,说了一串英语,意思是:若是不敢出去打仗就不要再当将领了,这样畏畏缩缩的,像什么样子?
彭德怀连忙跑上跟前,匆忙地抓住了李德的手,急切地道:“战争的最终目标是要胜利!战争不单单要讲求血性,更要讲战术啊!若是战争中能用最少的伤亡获得胜利,那才是成功!在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硬碰硬的方式不可取!”
伍修权翻译后,李德完全听不进去,他对这个没读过几天书,还同自己意见不合的中国将领十分不满。
李德不愿与彭德怀再说下去,便称这次作战方式是前线军官一致要求的。
说罢,李德等人便快步离开。
年4月10日,第五次反围剿开始。
这一次,由李德等人指挥,红军主动放弃了自己的优势,在广昌用自己的主力军队和敌军的主力军队进行硬碰硬。
结果红军伤亡惨重,虽然给予了敌军重创,可是自己的伤亡也很高,最后全军被迫无奈退出广昌。
第五次反围剿宣布失败。
因为李德等人在第五次反围剿的过程中,否认之前成功的战术,采取冒险的政策和方针,也因为李德的坚持己见,命令红军进行出击,和敌军进行阵地战,堡垒战。
彭德怀提出来的所有使用的建议,一个都没有给采纳,这也让彭德怀郁闷到了极点。
一系列的战败令红军伤亡惨重,在会议上,性格刚烈的彭德怀这次没有隐忍,直接指着李德的头骂道:“这次的战争你看到了吧!你就是一个只会在图纸上的作战家,天天纸上谈兵的搞主观主义有什么用!”
后来彭德怀越来越激动,站起身来说道:“根据地从年开始,6年的时间里面,牺牲了多少同志,花费了大家多少心力。就像我们这样的将领,在战场上冲杀了多少次,才苦苦经营出来的!可是你眼睛都不眨一下,就把它毁了!”
“你这是‘崽卖爷田心不痛’!我们在前四次反围剿的时候,歼灭了多少国民党的军队,好不容易获得的胜利果实,就因为你这样一个,根本没有上过战场,天天在会议上讲着狗屁战术的人,全部给毁了!”
讲完这些,彭德怀直接大步向门口走去。
李德惊讶地看着渐渐远去的彭德怀,用眼神向一旁的翻译人员伍修权询问。
这时有着良好翻译功底的伍修权,一下子居然结巴了。
好不容易回过神来后,伍修权却根本不敢将彭德怀的谚语,完整的翻译给李德。
“崽卖爷田心不痛”,意思是,老一辈费劲挣下的田产,下一辈卖的时候不会心痛,不是通过自己努力得来的东西,当然不会珍惜。彭德怀用着最为通俗的话语,令在场的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
最后,伍修权也没敢翻译彭德怀说的谚语,只是委婉的表达出彭德怀的观点。
回到驻地,情绪激动的彭德怀开始收拾自己的行李,准备向组织申请离职。因为自己当众指责了上司李德,彭德怀此时已经做好了被撤职的准备。
随后,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上写到:“我如今说了真话,顶撞了领导,很有可能便要受到公审,开除党籍,杀头。但是我一点也不后悔,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就是要去坚持真理,我不怕杀头,也不怕坐牢,不怕被撤职,也不怕被开除党籍,但是我怕自己在看到错误的事情时不敢挺身而出,还去阿谀奉承,还去阴奉阳违,因而误党误国,一谋害人民,二谋害革命!”
此时的李德还坐在会议室中,眼神空洞,若有所思。
读了那么多年的书籍,却在这次中国的反围剿战争中,不断地失败,最后给中央带来了不可挽回的损失,李德的心里一下沉重了下来。
以前瞧不起的彭德怀,和农民百姓混在一起的毛泽东,反而是实事求是地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战争,自己明明学历那么高,为什么却没有指挥好军队获得战争胜利呢?
这次,也狠狠地给李德等共产国际的人员,以及“左倾”顽固分子上了一堂课:很多时候,所有的知识都要按照实际来调整,固执己见,不懂得变通,迟早都会吃大亏。
此后,李德等共产国际的人员也被撤职,一直担任着顾问一职,没有再掌握过实权。
四、
等待着组织进行处分的彭德怀,不仅没有给撤职,还收到了组织给予的道歉信。彭德怀看完信后热泪盈眶,更加坚定了自己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信心。
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后,共产党失去了可以依赖的革命根据地。
之后,毛泽东也重新获得指挥权。
年,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长征。
中央红军在毛泽东正确的领导下,无数将领前仆后继,献策献计,途径14个省份,跨草地,渡黄河,翻雪山,遇山开路,遇水架桥,击溃国民党军队,最终在年10月顺利到达,与陕北的红军顺利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红军的新时代来临。
有时候,正确的决策,对于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
领导的正确决策,对于一场战争来说也将是决定性的。只有脚踏实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改变,才能最后取得胜利。
像李德这样,没有在战场上进行实地考察,凭借着他人模糊的介绍,便来指挥战争。连一张正确的地图都没有,自以为可以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便可以获胜的将领,注定会赢来失败。
毛泽东在之后回忆这场战争时,感叹道:“那样迷信着教条来打仗,真的是血的教训啊!我们是因为打了败仗才被迫无奈长征,今天歌颂长征,其实只是要提醒自己,那一场战争,中央红军从三十万人,打到最后只有两万七千人!”
同时,领导的正确决策,其实还取决于有没有人能提出正确的意见,有没有人能够挑战权威,提出自己的正确建议。
革命就是需要这样,一个头脑清醒的人,能说真话,愿意说真话,指出问题的人。
彭德怀就是这样一个刚正不阿的人,虽然他言语比较粗鲁,但是铁骨铮铮,宁折不弯。
他曾经说道:“为什么不去提意见,你们都怕死,还当什么共产党员!”
他坦荡直言,坚持真理,说出了很多心中想说又不敢说的话,可谓是有胆有识,切中时弊。
用谚语将曾经在国外接受了高档教育的李德骂了一顿,更是在之后成为了一件美谈。
编者简介:宋小乐,一位90后奶爸,普通家庭出身,专职写作5年,靠自媒体写作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与多家新媒体公司有合作。如果你对自媒体、写作、赚钱感兴趣,想每个月都能靠下班时间做副业、兼职,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