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汉奸,人们脑海中首先联想到的便是那些不顾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卖国贼。然而这其中也有特例,有这么一个人,他虽然给日军当了十年的翻译官,并且在晚年旅居日本,还娶了一位日本女人为妻,但他却被中国人视为民族英雄,这个人便是夏文运。
按理说,他的所作所为在老百姓心中应该算得上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汉奸形象了,那为何国人还对他报以感激之心呢?
要说清这其中的缘由,就不得不提及夏文运的人生经历。夏文运是辽宁大连人,早年曾到日本求学,他先是在广岛高等师范学院攻读法学和历史学,后又考入日本帝国大学,并取得了文学硕士学位,此时距离他来日本已经过去了将近15年时间。
由于他长期旅居日本,他对日本文化非常了解,在当地有着非常不错的人际关系,在他毕业后许多日本企业都希望能将他雇为己用。然而心系祖国的他却毅然选择回到中国,随后便在沈阳冯庸大学任职。年,日军制造了惊动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迅速侵占了东北地区,夏文运也因此失业在家。
而失业也使得他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拮据,此时恰巧他的朋友将他引荐给日本人,为谋求生计,夏文运决定试一试。由于他长年旅居日本,对日本非常了解,又精通日语,夏文运很快就被日军高官和知鹰二聘为随身翻译,跟随他进出各个社交场合。一次偶然的机会,夏文运在陪同和知鹰二出席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时任国军高级将领的李宗仁。
李宗仁
李宗仁借机试探他,很快他就发现夏文运并非自愿为日本人服务,而是为生活所迫。李宗仁立刻觉察到这是一个发展内线的绝佳机会,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告知夏文运之后,很快便得到了夏文运的赞同,两人随后达成一致,只做单线联系,由夏文运借职务之便深入日军高层打探消息,并将得到的情报直接传递给李宗仁,李宗仁可能不会想到,正是这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日后却也成了他取得台儿庄大捷幕后最大的功臣。
当时,日军内部分为“南下”和“北上”两派。而和知鹰二属于后者,“北上”一派并不支持全面侵华战争,而是主张北上对抗苏联。得益于此,再加上自己翻译官的身份,夏文运可以自由地在日军控制区域活动,进行相关情报的收集工作。之后,他利用职务作为庇护先后向李宗仁提供了大量绝密情报。
李宗仁根据这些情报分析出日军将要南下的趋势,及时做出相应的战略转移。果不其然,在随后的年7月,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年,日军在淮河战线失利后,随即调动两万多兵力直逼台儿庄,如果台儿庄失守,抗战将会变得极为被动。然而此时李宗仁的兵力部署却相当吃紧,而日军又分布在南北两侧,李宗仁瞻前则不能顾后。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夏文运发来密报:日军北线出战而南线不动。李宗仁即刻做出部署,为之后的台儿庄战役打下了基础。在随后的日中台儿庄战役中,我军将领共歼灭敌军数万人,缴获大量作战物资,在抗战关键时刻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士气。
然而,夏文运频繁的情报活动也引起了日军高层的质疑。为此,日军还对他下了追杀令,夏文运无奈逃回上海。但国人对夏文运的指责却未结束,回国后他又被贯上“汉奸”的骂名并因此入狱。幸好有李宗仁为他保释才得以幸免,并在他的帮助下才得以澄清事实。但他的事迹却鲜为人知,直到《大连人物志》报道了这位幕后的抗日英雄之后,世人才知晓了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