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吟系列妙心

“世尊拈花,迦叶微笑。

正法眼藏,涅槃妙心。”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妙心,《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曰:“心体不可思议,称之曰妙。《圆觉经》曰:‘如来圆觉妙心’。”

妙,《正韵》均曰:“音庙。神妙也。”

《易·说卦》:“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熯乎火。说万物者,莫说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万物始万物者,莫盛乎艮。故水火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

老子《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庄子》:“自吾闻子之言,九年而大妙。”

刘劭《人物志》:“尤妙之人,含精于内,外无饰姿。”

鸢飞于天,鱼跃于渊。

“妙心“初出佛典。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品》有十种胜妙心,“何等为十?所谓:住一切世界语言、非语言胜妙心,住一切众生想念无所依止胜妙心,住究竟虚空界胜妙心,住无边法界胜妙心,住一切深密佛法胜妙心,住甚深无差别法胜妙心,住除灭一切疑惑胜妙心,住一切世平等无差别胜妙心,住三世诸佛平等胜妙心,住一切诸佛力无量胜妙心。是为十。”

宋契嵩禅师以《六祖坛经》为诸佛妙心。

《坛经赞》曰:“《坛经》者,至人之所以宣其心也。何心耶?佛所传之妙心也。大哉心乎,资始变化,而清浄常若,凡然,圣然,幽然,显然,无所处而不自得之。圣言乎明,凡言乎昧。昧也者,变也;明也者,复也。变复虽殊,而妙心一也。”

又曰:“夫妙心者,戒定慧之大资也。以一妙心而统乎三法,故曰大也。”“夫妙心者,非修所成也,非证所明也,本成也,本明也。……天下百世,虽以书传,而莫得其明验,故坛经之宗举,乃直示其心,而天下方知卽正乎性命也。”

《景德传灯录》卷一:释迦牟尼佛,说法住世四十九年后,告弟子摩诃迦叶:“吾以清净法眼、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正法将付于汝,汝当护持。”并敕阿难“副贰传化,无令断绝”。而说偈言:“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尔时世尊说此偈已,复告迦叶:“吾将金缕僧迦梨衣传付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迦叶闻偈,头面礼足曰:“善哉!善哉!我当依敕,恭顺佛故。”

南师怀瑾先生在《禅宗与道家》中说以《禅宗的中心及目的》为题,对上述记载做了讲述:

“释迦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所有大众,都默然不语,不识他的宗旨所在,只有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释迦便说我有这个法门,‘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与摩诃迦叶’,这就成为禅宗开始教外别传的公案了。实际上,教是理,教外别传是‘即此理,即此事’,也便是‘事理双融’直截了当的果实。花开花落,无非涅槃妙心,天机自在活泼泼的妙用,拈花者是谁?花是谁?能拈者是什么?所拈者是花?非花?是花在微笑?是迦叶在微笑?微笑者是谁?谁在微笑?迦叶在笑花的微笑?或是笑释迦拈花在多此一举?或者花在微笑释迦多此一拈?迦叶多此一笑?或为全是?或为全非?或为此中无是无非,花便是花?拈花便是拈花?微笑便是微笑?此中大有‘鸢飞于天,鱼跃于渊’的气象?或为‘瞻彼淇澳,菉竹猗猗’的境界?大有问题,或毫无问题,真是一番绝妙的作略与课题,然而它是那样的轻松,这样的平实。

由释迦的一拈花,迦叶的微笑开始,把释迦过去所有说法传心庄严肃穆的压力,一扫而空;犹如使人行遍千山万水,去找一个归宿,经历苍茫无涯的途程,最后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处,忽然冲破一层薄如轻纱的迷雾,眼前一片平坦,草长莺飞,鸟啼花笑,无限生机,都来心头眼底,此时找到了身心性命的生命真实面目,别有会心,付之嫣然一笑。正如玄奘大师所说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滋味,迥非局外人可得想象而知,这真是涅槃妙心,教外别传的微妙法门,决非意识思议可及。到了中国以后,从达摩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只在片言指示之下,便使二祖慧可得到安心法门之后,经百余年间,五传而到六祖慧能,开展盛唐禅宗的规模,此后禅宗的教法,如马祖道一禅师等人以次,大如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的作略;或扬眉瞬目,或一棒一喝,或竖一指,或吹布毛,或见桃花而悟道,或闻钟声而彻悟,大多都在平常日用之间,最平实的生活机趣里面,而彻悟到最奇特幽玄的妙谛,所谓言下顿悟,所谓明心见性,立地成佛的法门,就如此简便而已。”

○编录丨善业文化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