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运昌(--),原名李芳岐,号凤鸣,为现河北唐山乐亭县人。出生于乐亭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年入党,是我党的早期党员,毕业于黄埔四期,与张灵甫,胡琏等人都是同期学员。。黄埔军校毕业后,历任广东省农民协会潮梅海陆丰办事处农军部主任,中共乐亭县委书记,中共京东特委书记,中共河北省委书记,中共冀热办特委书记,冀东抗日联军副总司令兼第二路总指挥,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十三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冀热辽区党委书记、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热河省委书记、省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交通部常务副部长、党组书记,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常委,国务院司法部第一副部长。并在中共十二大被选为中顾委委员。
图片来源网络出生在李大钊故乡的李运昌,从少年时期便受到了无产阶级思想的洗礼,一直积极学习《新青年》等马列主义书刊。年冬,因受到了直奉军阀混战干扰,乐亭县的反动旧势力希望趁机将接受新文化运动思想的乐亭中学停办,面对着中学的生死存亡,正在乐亭中学就读的李运昌、李焕章等学生通过暗中调查,摸清了时任乐亭劝学所长的杨辅臣每天都要去城南饭庄吸食大烟,于是便趁机将其抓获,并在大街上宣传,以此要挟他拨给中学教育经费,这就是在当时冀东闻名的“烟枪护校”事件。
年8月,国民党侵占中东铁路,同苏联发生了武装冲突,爆发了“中东路”事件,中共中央号召全国各界一起抵制国民党进攻苏联。而此时受到“立三路线”影响的顺直省委,指示各级党组织走上街头,游行抗议。在顺直省委组织部工作的李运昌虽然对这一冒险行为十分的不满,但仍然执行了省委的决议,不幸的是,在他和其他同志们刚刚走上天津劝业场,就被早就在此监视的两名法国巡捕给逮捕。在国民党天津公安局,无论多少次的毒打和折磨都没能让李运昌说出一点党的秘密,最终,一无所获的敌人只好判处了他一年零一个月的有期徒刑。在狱中,李运昌和被关押的彭真同志取得了联系,秘密成立了党支部,他们买通狱卒,购进《马克思主义》等进步书籍,与狱友们一起学习。年9月,党组织成功将李运昌和其他20多名同志营救出狱。
图片来源网络年7月,李运昌亲自组织和领导了震惊中外的冀东抗日大暴动,创立了冀东革命根据地。并在暴动失败之后认真分析形势,转战迁安,遵化等地山区,与敌人进行游击战争。正是在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神出鬼没的他被民间传说成天上星宿下凡,比天上的关公老爷地位还高。于是李运昌得了一个“李云长”的绰号,最后竟然连狡诈的日本人也信以为真了。甚至在日军出版的地图上都在冀东地区详细标注了“李云长”的名字。
标注有李云长的地图年8月,抗战进入了胜利前的最后一个月,受中共中央指示,时任冀热辽军区司令员的李运昌率领部队挺进关外,攻破山海关,成为了第一支进入东北的中国部队,率部配合苏联红军解放了东北的许多地区,为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
年1月,李运昌就任中共热河省委书记,从此脱下了戎装,也因此错过了年的授衔,但他一直认真工作,在任交通部副部长期间就主持创立了中国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中国波兰远洋轮船股份公司。文革期间,李运昌受尽迫害,但他没有放弃,积极乐观,甚至和看管他的服务员成了朋友。
图片来源网络年,李运昌退居二线,但他没有就此休息,他一直关心着地方党史和革命史的编写,积极提供资料,同时作为李大钊同志的亲密战友,他一直为大钊精神的传承积极做出贡献。
年10月24日,中国大陆最后的黄埔四期生,当年叱咤冀东的“李云长”,与世长辞,享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