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简文帝司马昱在担任抚军将军的时候,他坐的床榻上,经常积满灰尘,却也不让人来清理。
有时候看到上面有老鼠的踪迹,心里面还会很高兴。
有个参军则不以为然,看到老鼠白天乱跑,心里面很不爽,就拿起笏板拍死了老鼠。
简文帝看到后,脸色登时就沉了下来。
一旁的下属察言观色,就赶忙起来要弹劾这个参军。
简文帝就告诫说道:连老鼠被打死了,我们都不能忘掉。现在我们却因为老鼠的缘故,要来惩治,这样也是不好吧?
也许有人会说,简文帝这是有大格局,有领导力,非常懂得爱惜人才。
这样思考的话,我们便会忽略了一个根本的逻辑:
如果一个人平时连小动物的生命都不轻视,
那么他一定是个有爱心,有的人。
这样的人,伤害其他人,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苏东坡留有诗句: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为了怕老鼠饿到,会常给它们留点饭。担心飞蛾被灯火烧到,就少点些灯火。
这也是古人的一种情怀,来提醒自己时时温养这点慈悲的心。
就像孟子所说,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我们人和禽兽所区别的,其实不多,
多出的一点,就是那点仁心和道义。
如果我们不赶快去存养起来,去践行起来,却忙碌于日常的勾心斗角,或是沉溺于放纵享乐。
那么我们生命的意义又何在呢?
丰子恺《护生画集》——拾遗钩帘归乳燕,穴牖出痴蝇,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现代社会老鼠也少,我们也未必要去给老鼠们留个饭;更何况现在都用上电灯了,也不用怕烧到蛾子了;
但是平时少吃点鲜活的海鲜,少去钓鱼,教导孩子少伤害些生命,这些小事我们还是可以做到的。
不过举手之劳,却能挽回许多生命,换来一些仁心与慈爱。
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晋简文为抚军时,所坐床上,尘不听拂,见鼠行迹,视以为佳。有参军见鼠白日行,以手板批杀之,抚军意色不说。门下起弹,教曰:"鼠被害,尚不能忘怀,今复以鼠损人,无乃不可乎?——《世说新语·德行》
左角看破楚,南柯闻长滕。
钩帘归乳燕,穴纸出痴蝇。
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
崎岖真可笑,我是小乘僧。
《次韵定慧钦长老见寄八首其一·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