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丨许世友和聂凤智夫妇
前言
聂凤智的问题总算有了转机,两位老战友又见面了,许世友不忘“旧账”,开口一顿讥嘲:“叫你留下来,你不留,非得逞英雄……”
聂凤智也不甘示弱:“当初毛主席老人家派飞机来接你时,你怎么不把我们都捎上……”
许世友狡辩道:“当时我不能去南京。”
聂凤智笑道:“‘英雄’连南京都不敢进,我们进南京的还不当狗熊?”
许世友也不生气,他领会这种老战友之间的调侃和默契。
许世友的“江湖义气”
早在红军时期,聂凤智和许世友便在一起战斗过。尽管他们属于一个团,但由于没有上下级关系,因此两人之间也不算熟悉。
在后来的延安时期,两人便在“抗大”再次相遇,只不过这次两人依旧不熟。
真正让两人的结下深厚的友谊,则是在山东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上。从胶东开始,许世友便一直都是聂凤智的直接领导。
图丨许世友旧照
当许世友被任命为胶东军区司令员时,聂凤智为胶东军区所属的第十三团团长等职务;当许世友成为九纵的司令员后,聂凤智则为九纵所属的师长;当许世友成为山东兵团的司令员后,聂凤智则成为九纵的司令员。
对于两人之间的情谊,聂凤智的夫人何鸣曾回忆道:
聂凤智是许司令带出来的,他向许司令学习了很多的东西,他们俩经过南征北战的磨练,在长期的战斗和工作中形成的感情是最深厚的。
许世友作为我军的一名虎将,他部下的将军同样是勇猛之士,不过在众多部下中,许世友偏爱聂凤智一人。
为何这么说呢?其实我们从许世友将军的回忆录《我在山东十六年》中,便可以看得出来。
图丨聂凤智将军
简单的举几个战役:周、张战役,聂凤智指挥部队大胆穿插,一举捣毁敌人的指挥机构;潍县战役中,聂凤智指挥的九纵,打出一个“潍县团”;在济南战役中,聂凤智的所带领的队伍,依旧发挥很大的作用。
事后,许世友便给前线的聂凤智打去“嗯,这次打济南,你们打得不错!”聂凤智刚想说点什么,“咔哒”一声,许世友那边已经将电话挂断了。
从年聂凤智认识他起,大仗、小仗,打了无数。18年了,听到他的表扬,真是十分难得!
在当时,只要是许世友觉得是较大规模的战役,一般主攻任务都是由聂凤智率部完成。
想当初在胶东军区发起河源西沟战役,也是由聂凤智率领13团担任主攻,对于这件事许世友也是记忆尤深。
图丨许世友在战前动员
在抗日战争时期,胶东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长期的尖锐复杂的斗争。其中,在胶东时间最长、作恶最多、危害最大的便是赵保原。
赵保原本来是大军阀张宗昌的手下,不过随着张宗昌的垮台,此人便流窜到东北去当了土匪。随着“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赵保原便投靠了小鬼子,成为对方的爪牙。
年夏秋之际,赵保原跟随日寇进入胶东地区,随后便逐步成为当地最大的反动派。
赵保原同日伪的紧密勾结和联合进攻,在一段时间内,给胶东抗日武装造成很大的困难。
当时,日寇已经占领大多数县城和交通要道,赵保原等投降派则纷纷盘踞乡镇,霸地称王。我方抗日武装组建时间较短,指挥尚不够统一,缺乏作战经验,武器装备又差,缺枪少弹。在日、伪、顽的不断胁迫和联合攻击下,抗日根据地日趋缩小,回旋余地狭窄。
图丨年2月胶东《大众报》发表关于惩罚赵保原的告胶东同胞书
为此我方便对赵保原采取了一系列的军事斗争,其中当属河源西沟之战最为亮眼。
河源西沟位于莱阳西北,是赵保原的老巢的重要屏障。因此这个据点,不仅外围工事有鱼鳞坑、铁丝网等,四周还用双层围寨、挖了双道沟壕,而且本身这个据点就是一座筑城。
为能够打赢这一仗,许世友可谓是思考颇多。
在想到主攻任务时,他便想起聂凤智所带的13团。根据许世友的对这个团的了解,这支队伍攻坚能力强,作战风格强硬,武器装备也比较好,而且打过一些炸药爆破的攻坚战。
在将这个任务交给13团时,许世友还向聂凤智询问道:“这次攻坚作战,有没有问题?”聂凤智听后,便笑着说道:“放心吧,许司令,保证拿下!”
图丨许世友
最终在经过研究后,许世友确定了以胶东军区第十三团为主的作战策略:做好偷袭和强攻的两手准备,立足点放在强攻上,拔除河源据点。
在任务分布完成后,许世友便下令对全团进行政治动员,使得干部战士气愤填膺,战斗情绪高涨。
随后便以连或者营为单位进行演练,一般均在五六遍以上,有的连队演练了二十多遍,务必保证在战场上不会出现差错。
不过战场上,战机稍纵即逝,这就需要将领拥有极强的把握战机的能力。
然而在4月28日那一天,赵保原派京剧团到河源西沟唱大戏。许世友得到情报,高兴极了,连声说:“机会难得,机会难得!”
为此便决定连夜突袭,敌人看完戏以后,连吊桥都忘记吊起来。第13团乘夜幕掩护,一举突进四座碉堡,战到天明,河源西沟据点被彻底摧毁,守敌基本全歼。
第13团为此受到山东军区嘉奖,聂凤智同样被许世友好好夸奖一番。
图丨抗战中的聂凤智
聂凤智作为许世友多年的老战友,他曾这样评价道:
许司令平日里看上去沉默寡言,连个笑容都难见到,让人感到不好接近。其实,许司令的心很细,很有点所谓的“江湖义气”,不少人都受其恩惠。
其实,纵观许世友将军的一生,在他身上确实能够发现这种“江湖义气”。无论是陈锡联过草地还是王近山的复出,许世友在其中都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在聂凤智的回忆录中,还谈到许世友将军的一件“趣事”。
年秋,中共中央为了发展和控制东北,为此便从其他战区抽调主力北上。当时聂凤智也接到来自中央军委的命令,让他跟随部队横渡渤海北上。后来,许世友便将他叫过去说道:“老聂,你不用去东北了,继续留在山东战场。”
图丨聂凤智将军
聂凤智听后也没有多想,便安心地留在了山东战场上。
多年之后,聂凤智才了解到事情的真相。原来当时军委已经下命令,让聂凤智前往东北。不过当时胶东区首长给了军委发了一个电报,说聂凤智生病了,不宜动身,建议军委重新换一位领导干部去。
这件事情的真相,许、林两位首长是清楚的(司令员许世友、政治委员林浩)。结果他们装成一本正经的样子,使得聂凤智完全蒙在鼓里。
聂凤智还说道:“当时我身体很好,根本什么病都没有。”为了留下一员干将,许世友能想出这样的办法,可真是有点“胆大”啊。
聂凤智对许世友的关心
对于自己的老上级,聂凤智是从心眼里敬佩对方!
八十年代初,许世友便逐步开始退居二线,为此他便向中央请假,想要回南京撰写回忆录。
然而那时,南京军区的司令员便是聂凤智。倘若那时司令员依旧是丁盛的话,许世友将军肯定不会来的。
对于自己老上级的到来,聂凤智自然是非常的欢迎。平时,聂凤智一空闲下来,便会去找许世友聊天,有时会带上茅台酒,两人小酌几杯。
图丨聂凤智旧照
每逢聂凤智外出归来,第一件事便是来许世友住处看一看,这几乎成为一种惯例。
当时许世友将军来南京,最主要的目的便是撰写回忆录。聂凤智在得知后,从人员的选调、写作计划的安排,再到写作人员工作和生活上的难题,都是由聂凤智一手安排的。
对于回忆录的送终稿,聂凤智谈了许多重要的修改意见。第一本书《我在山东十六年》写出来了,聂凤智亲自提写了书名;第二本《我在红军十年》,定稿主要是聂凤智拍地板。
许世友本人非常的满意,未加改动,在寿面签下一个写得大大的“许”字。
年7月30日,南京军区及海军、空军数万名官兵,在南京鼓楼广场举办了盛大的阅兵式,以此来纪念解放军建军54周年。
图丨许世友上将
当时聂凤智便也邀请许世友参加。不过许世友心里很清楚,这类活动的主角应该是军区司令聂凤智,他如果去了可能会“抢戏”,为此许世友便拒绝了。
然而架不住,聂凤智三番五次的邀请,终于将许世友邀请到主席台。当聂凤智在讲话中说道:
参加今天大会的有中顾委副主任、我们南京军区的老司令员许世友同志。
顿时,下面的官兵中便响起热烈的掌声。那天许世友的心情非常开心,晚上便喝了整整一瓶茅台酒。
许世友偏爱聂凤智,除去因为他的能力之外,还是因为他的性格很对许世友的胃口。
聂凤智平时跟人见面时,都面带微笑,显得非常地和蔼。不过聂凤智也有严厉的时候,例如在对待自己曾经的部下江腾蛟的时候。
年,江腾蛟当时担任南京军区空四军的政委,一有时间便往返于苏州、太仓之间,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不干了。
图丨江腾蛟
那么是什么原因,江腾蛟如此地忙前忙后呢?原来当时叶群和吴法宪一起在太仓工作,不久后林总也前往苏州休养。
正是如此,江腾蛟才会如此的繁忙,连手头的工作都不干了。聂凤智在得知这件事后,便将他给训斥一番:“你江腾蛟是空四军的政委,还是招待所所长?”
不得不说,聂凤智这种性格确实很像许司令!
在许世友晚年时,聂凤智同样是陪伴在许世友身边。年7月31日,聂凤智陪同许世友前往青岛参加会议,8月5日晚一个电话便从南京打到青岛:请聂凤智劝说许世友将军,让他医院作进一步检查。
原本当时许世友将军已经身患重病了,为能够接受更好的治疗,为此军区党委便希望他前往北京接受治疗。
图丨聂凤智夫妇
当聂凤智在得知许世友将军的病情后,便一下愣住了。
当天晚上,聂凤智夫妇便去看望许世友。在聊天的过程中,聂凤智便小心翼翼地建议,等会议结束后,直接从青岛到北京,作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不过许世友的回答很直接:“不去!”不过聂凤智还是想要劝说下许世友,不过得到的回答同样是不去两字。
许世友的固执是出了名的,这次更是固执的不近情理,谁劝都没有用。许世友为何不愿意前往北京接受治疗?这始终是一个谜。
年10月22日16时57分,一代战将许世友在南京因病逝世,享年80岁!
图丨许世友将军墓
在操办许世友的丧事过程中,聂凤智累病了。原来在治丧期间,对于许世友的生平,有位领导提出两点意见:第一,许世友没有参加过抗美援朝;第二,许世友在过去犯过错误!
聂凤智在听到这话后,非常生气,当场拂袖而去!最终经过聂凤智的据理力争后,维护了许世友将军的尊严和威望。
许世友对聂凤智的帮助
年1月,许世友轻装简从,离开南京一走了之,没有几个人知道他的去向。
其实当时许世友便没有走多远,而是到来驻扎于无锡市的陆军第27军军部。这支部队的前身便是华东野战军的第九纵队,是许世友从胶东带出来的老队伍。
其中尤太忠军长,更是让许世友感到安全和放心!
其实,当初许世友在离开南京时,曾召见了两人:聂凤智和陶勇。
图丨许世友和聂凤智
对于这次见面,聂凤智曾回忆道:“像以往一样,只是简单地炒了几个菜,摆了几瓶酒,没有什么大道理,许司令谈了一下的他的想法,想要进大别山……”
在当时的那种局势下,聂凤智和陶勇很感激许世友,但不愿连累他,为此便没有跟着许世友一起离开。
许世友在离开时,端起酒杯喝完说道:“大家都保重吧!”
然而不久后,便没有了聂凤智的下落,生死不知。他的家人也遭到不公正的对待,聂凤智的夫人何鸣,只好在南京军区门诊部洗药水瓶和打扫卫生。
不过许世友并没有忘记了自己的这位老战友和他的家人。当许世友向南京空军要聂凤智时,回答说不知道;许世友接着问何鸣和孩子的下落,得到的回答依旧是不知道。
图丨何鸣和聂凤智合影
许世友并没有放弃,为此便让自己的警卫到处找,最终成功找到了何鸣。
当时许世友夫妇便秘密将何鸣请到自己家中,做了一桌子菜款待她一位客人。在吃饭期间,许世友向她敬酒,还跟她“约法三章”:
第一,要好好活着;第二,聂凤智我了解,问题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第三,今后有困难,可以直接来我们。
今天看这段往事,大家可能会觉得平淡。当在何鸣心中,这次许世友请她喝酒,胜过生平所尝的所有美味。
因为在当时的局势下,何鸣才感受到许世友个人品质中最宝贵的一面,感受到许世友对战友的一片真情。
也是在那个年代,聂凤智的女儿聂梅梅便被许世友安排进大别山,当了兵。多年后,她回忆起这段往事,都会语气哽咽的说道:“尽管许伯伯已经离开我们十多年了,但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
图丨许世友个人照
不过随着“九一三”事件的发生,许世友便派詹大南坐镇南京军区空军。当时詹大南曾向许世友询问道:“要不要找找聂凤智?”许世友听后,沉思半天说道:“聂凤智那个事,不是件简单的事,等以后再说。”
年,许世友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为此便给当时的总政治部主任写了封亲笔信,结果一连去了三次,都被以种种理由给婉拒。
后来许世友便在信中写道:聂凤智有问题,我向毛主席负责!
就这样,聂凤智的问题总算有了转机,两位老战友又见面了,许世友不忘“旧账”,开口一顿讥嘲:“叫你留下来,你不留,非得逞英雄……”
图丨聂凤智和许世友将军
许世友说道:“当时我不能去南京。”
纵观聂凤智和许世友的一生,他们从战场上互相配合,在生活中互相帮助,这种军中友谊令人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