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
时隔一周人物志又和大家见面啦!
这周我们采访到了
15级交通运输的周瑞祥学长
赶紧来一睹为快吧!
先附帅照一张~
接下来就开始我们的采访吧!
学习科研篇
Q1:学长有哪些特别的学习经验与我们分享吗?
学习经验谈不上,我就跟大家分享一点个人想法吧。主要就是两个字,自觉。大学里的学习与高中不同,没有像高中老师那样的存在一个劲逼着你学,大学主要靠自学,靠自觉。上高中的时候老师就告诉我们,上了大学就可以随便玩了,上大学确实可以随便玩了,但是要做到心中有数。你平时上课可以不听,也可以玩手机,但是临近相应的考试周你就要做好肝夜的准备,与之相反的,上课好好听讲,平时思考,就可以事半功倍。所以我建议最好还是平时用点心,期末健康式复习,知识也理解的更深刻点。在学习新知识时我喜欢看课本,如果弄明白新知识的基础和原理,后面再看建立于这个基础上的其他问题就觉得不那么吃力了,这些供学弟学妹参考。
Q2:学长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竞赛,并具体聊聊自己准备这个竞赛的一些经历吗?
这个竞赛我们参加的时候是第一届,有幸获得了铜奖,它是惠州科技交易会的一个附属比赛,全称是全国大学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比赛内容就是利用现在很火的人工智能技术做一些与我们生活中息息相关问题的产品或者创意,分为应用与产品类,大数据技术类。我们参赛项目是利用CNN进行城市快速路短时预测,小组有三人,我负责交通模型和答辩这一块,沈同学和刘同学负责数据处理、编程、PPT制作工作,王老师和陶老师负责指导我们,另外在比赛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14级谢学长的大力帮助。在比赛的时候,发现我们的项目真的有点不起眼,因为我们的还在理论中探索,而别人做的东西很多都已经做出了产品,比如重庆大学的载物爬楼智能机器人,清华的最美证件照,华东交通大学的AI视觉仪表采集系统,这些都已经是很实用且十分成熟的产品了,让人不得不服气,想必背后也包含了很多努力。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比赛奖金丰厚,鼓励有兴趣的同学们到时候积极参赛,比赛时间大概在五月份左右。
Q3:学长参加过不少科研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有没有对学长产生了特殊意义或是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呢?能具体跟我们说说吗?
我参加的项目中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苏大第二十批的一个项目:突发事件下高速公路网拥堵状况短时预测方法研究。这个项目中我被安排进行编程和数据处理工作,以前我处理数据都是用excel,突然发现excel装不下数据了;以前的编程经历可能就是建模比赛的时候网上改改matlab代码,突然要自己从头开始编了,有点慌张,但是大话已经跟王老师放了,也只能打肿脸充胖子硬着头皮上了,我可以的.jpg。另外,由于技术路线过长,当时为了赶进度寒假期间留校了一段时间,(吐槽一下,寒假饭好难吃),我们当时三个人中午点那种炒菜的外卖,点的多,中午吃一半,晚上去阿姨微波炉那里热一下,去食堂买三盒米饭吃,艰辛。收获也很多:我的编程终于算是入门了,matlab使用也从入门到较为熟练,编程过程也对平时我们专业课本上讲的交通分布模型理解的更深了一点,这个项目是我科研的启蒙,大概知道了科研是怎么回事。以及那个寒假雪下得蛮大的,我湖雪景蛮好看的。
个人发展篇
Q4:学长认为,熟练掌握多种软件技术对自己产生了哪些帮助呢?
我掌握的软件其实也不算多,也就是matlab,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会一点python,也根本谈不上熟练掌握。我觉得现在这个信息化社会,我们工科学生多多少少要学习了解一点编程知识,这些是帮助我们完成工作的有力工具。对我而言就是处理数据,减少机械化重复工作,实现自己的一些好玩的想法。
Q5:参加同济大学夏令营是怎样的体验?想参加这类项目,需要自己做些什么准备呢?又带给了学长怎样的收获呢?
不管是考研还是保研的同学都可以去这个夏令营试试,如果入选且拿了优秀营员,保研的同学免复试录取,考研的同学只要初试过国家线也免复试录取,是不是很爽,一般类似这种夏令营政策都类似。想参加这类项目的同学建议先刷高绩点和排名,然后适量参加一些科研项目,不一定非要很高端的项目才行,只要你认真参与并且做出了实质性贡献就可以,这些工作做好了就是积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