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流传的识人之法

白癜风QQ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376.html

事实上,中国早在数千年前就有了相关的理论书籍,如《周易》、《易经》等等。除此而外,圣人先贤们还总结出了很多识人方法,如三国时诸葛亮的“观人七经”,刘邵《人物志》中的“九征”、“五常”学说,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曾国藩《冰鉴》中关于识人的著述等等。

吕不韦提出的“八观六验”和“六戚四隐”两个考核人的标准:

八观:

(1)在一个人通达、过着很顺利的日子的时候,要注意看他礼遇的是些什么人。

(2)在他显贵、发达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举荐些什么人。

(3)在他富贵的时候,要注意看他供养、收养些什么人。

(4)在他听取意见的时候,要注意他将采取些什么行动。

(5)在他闲暇无事的时候,要注意看他有些什么喜好和嗜癖。

(6)在与他探讨问题的时候,要注意他说些什么话、怎样说话。

(7)当他贫穷的时候,要看他不接受什么东西。

(8)当他社会地位处在下贱阶层的时候,要看他绝对不做什么事情。

六验:

(1)当他高兴的时候,要检验他什么地方没有过分的表现、所守的事情没有因此而开放。

(2)当他快乐的时候,要看清他的癖好。

(3)当他发怒的时候,要看清他的节制,能否保持理性。

(4)当他恐惧的时候,要看清他是否保持着足够的自制力。

(5)当他哀伤的时候,要看清他为何哀伤?透过这种哀伤能否看到他的仁慈之心?

(6)当他处于苦难当中的时候,要看清他这时所秉持的始终不渝的志向。

六戚四隐:

所谓“六戚四隐”的标准就是:鉴定一个人的品质,除了要有以上标准之外,还要听取他六类亲戚、四种接近他的人对他所作的评价。

六类亲戚是:父、母、兄、弟、妻、子;

四类接近他的人是:朋友、老相识或同事、乡亲和邻居。

诸葛亮提出的识人七法:

(1)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通过观察该人对一些大是大非问题的态度和观点,了解他的信仰和志向。

(2)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通过和该人展开辩论以观察应变能力。

(3)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通过请该人出谋划策以了解其学识和视野。

(4)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通过将灾事、祸事等告诉他,看他的反应,由此来观察他是否有勇气直面苦难的现实。

(5)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即将其灌醉以后,观察他的真实性情。

(6)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即用物质利益引诱他,以观察他是否能保持廉洁。

(7)期之以事而观其信。即托给他办一些事,看他是否讲信用。

魏人李悝提出识人的五视法:

(1)居视其所亲。即考察该人经常和谁在一起。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近朱者赤,近墨都黑。从一个人平时所喜欢亲近的人那里,就可以知道他的人品。

(2)富视其所与。即考察该人在生活富裕时将钱花在什么上面。

(3)达视其所举。即考察该人身居高位时,提拔重用的是什么样的人。是任人唯亲还是任人唯贤。

(4)穷视其所不为。即考察该人在身处逆境时的作为。是否会人穷志短,牺牲原则换取利益。

(5)贫视其所不取。即考察该人在贫困境地时的作为,看能否洁身自好,不取不义之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4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