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人石崇(-)在历史上算是个知名人士。并非由于他取得过特别了不起的功绩,而是他的一生拥有三个“亮点”,吸引人的眼球:一是特别有钱,曾跟一个叫王恺的人公开斗富,斗得昏天黑地;二是有才,在西晋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三是有个名叫绿珠的美女对他特别痴情,宁愿为他而死。下面,依次说说他的这些事。
■斗富的石崇
有关石崇跟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王恺斗富的情况,资料来源主要出自唐房玄龄编撰的《晋书》和南朝刘宋人所作的《世说新语》。前者为正史,后者则被视作笔记体“小说”。《晋书·石苞附石崇传》,有如下记载:
(石崇)财产丰积,室宇宏丽。后房百数,皆曳纨绣,珥金翠。丝竹尽当时之选,庖膳穷水陆之珍。与贵戚王恺、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恺以饴澳釜,崇以蜡代薪。恺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崇涂屋以椒,恺用赤石脂。崇、恺争豪如此。武帝每助恺,尝以珊瑚树赐之,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恺以示崇,崇便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嫉己之宝,声色方厉。崇曰:“不足多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条干绝俗,光彩曜日,如恺比者甚众。恺惘然自失矣。
文中罗列了石崇个人的奢靡生活和跟王恺斗富的事例。王恺用糖浆刷锅,他就用蜡烛做烧柴;王恺用紫丝布设置步障,他便采用织锦且加长十里;王恺用椒泥涂墙,他就用赤石脂。晋武帝司马炎也卷入进来,特意赏赐舅舅十分稀罕的珊瑚树。此前落了下风的王恺,本想以此显摆一回,却被石崇敲碎,然后获得加倍的补偿,还是败下阵来。
《世说新语·汰奢》共辑录故事十二条,其中六条跟石崇有关。在此不一一列举,只介绍存疑的一条:
石崇每要客燕集,常令美人行酒。客饮酒不尽者,使黄门交斩美人。王丞相(注:指东晋王导)与大将军(注:指东晋王敦)尝共诣崇。丞相素不能饮,辄自勉强,至于沉醉。每至大将军,固不饮,以观其变。已斩三人,颜色如故,尚不肯饮。丞相让之,大将军曰:“自杀伊家人,何预卿事!”
《晋书·王敦传》又有如下记载:
时王恺、石崇以豪侈相尚,恺尝置酒,(王)敦与(王)导俱在坐,有女伎吹笛小失声韵,恺便驱杀之,一坐改容,敦神色自若。他日,又造恺,恺使美人行酒,以客饮不尽,辄杀之。酒至敦、导所,敦故不肯持,美人悲惧失色,而敦傲然不视。
之所以将这条资料拎出来,是因为客人不饮酒便将行酒女伎处死这件事,《世说新语·汰奢》扣在了石崇的头上,而《晋书·王敦传》却是记在王恺的名下。许多学者认为这属于同一件事,似应系王恺所为而非石崇。人命关天,这件事关系到对石崇的评价,至少应当存疑。
石崇怎么如此富有呢?《晋书·石苞附石崇传》内有如下二条记载:
●(石崇)少敏惠,勇而有谋。(石)苞临终,分财物与诸子,独不及崇。其母以为言,苞曰:“此儿虽小,后自能得。”●(石)崇颖悟有才气,而任侠无行检。在荆州,劫远使商客,致富不赀。
依据第一条记载,父亲石苞去世前有意不分给石崇家产,说明他是靠自己发家致富的;第二条记载说他在担任荆州刺史时,竟以官匪一家的方式进行抢劫。虽不能断言他的家资都是这么来的,但这桶“金”肯定是沉甸甸的。
简单交代一下石崇在西晋的任职。在晋武帝朝,他二十岁出头就做了修武令,后来担任散骑郎、城阳太守,参与伐吴有功获封安阳乡侯,此后历任黄门郎、散骑常侍、侍中——可谓顺风顺水;进入晋惠帝朝,他因与辅政外戚杨骏不合,转任南中郎将、荆州刺史,领南蛮校尉、加鹰扬将军,后返朝任太仆,不久又出任征虏将军、监徐州诸军事,又因跟时任徐州刺史产生矛盾,再次返朝出任卫尉,永康元年(年),赵王司马伦诛杀外戚贾谧,他被指认为同党,免官归第——属于失意阶段。
■有才的石崇
《晋书》本传称,石崇“少敏惠,勇而有谋”,“颖悟有才气”,修武令任内“有能名”,做城阳太守时“好学不倦”。不足之处为“任侠无行检”,也就是不拘小节了。综合史书记载,石崇的才干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有胆识。他父亲去世后,由兄长石统袭爵。石统因得罪了扶风王司马骏,面临惩处,但后来又被宽宥。然而,由于石崇未能及时“诣阙谢恩”,“有司欲复加统罪”。这时,石崇向朝廷上了一道表,情绪激昂,慷慨陈词。这篇文章写得很动人,也很有说服力,石统终于获免。后来他针对辅政外戚杨骏“大开封赏,多树党援”,又上过一道奏疏,未获采纳。也就是因为这件事,他被外放荆州。这两篇文章既展示了石崇的胆识和政治头脑,又颇具文采,因此《晋书》本传全文做了收录。
有文才。《全晋文》也收录了石崇的《思归叹》、《自理表》、《请征扬州刺史何攀表》、《议奏封赏当依准旧事》、《楚妃叹序》、《琵琶引序》、《金谷诗序》。他在洛阳城郊建了一处豪华别墅,名曰“金谷园”,众多文士经常来此处聚会,其中有靓女为之“掷果盈车”的美男子潘安,令“洛阳纸贵”的左思,“闻鸡起舞”主人公之一的刘琨,还有东吴名将陆逊的两个孙子陆机、陆云兄弟。这阵容着实豪华,几乎将晋武帝太康时期最负盛名的文人集于一室,后世将他们称为“金谷二十四友”(共24人),把这一文士集团称为“太康学派”。石崇在西晋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绿珠坠楼
■风流的石崇
美酒、美诗加美女,石崇一样不缺。最值得一提的,是他跟家伎绿珠之间缠绵哀婉的故事。绿珠本姓梁,据称出生在今广西博白县一带。《晋书》记载,她“美而艳,善吹笛”。
遭遇政治上的失意,能有这样一位才貌俱佳的美女终日相伴,对石崇也算是一个慰藉。可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赵王司马伦的亲信孙秀也看上了这位美女,派人来向石崇索求。
石崇一开始并不知底细,他将自己的婢妾都叫出来,很大方地任由来人挑选。可是这人偏偏指定要绿珠。昔日斗富争奇,风光无限,如今连自己的女人都保护不了,情何以堪!石崇终于按捺不住,勃然大怒,严词拒绝。人家就是等着他上钩,于是很快将他逮捕。好一个绿珠,她不甘委身于别人,跳楼自杀,香消玉殒。
绿珠的悲惨遭遇,既博得了后世文人墨客的无限同情,也激发出他们的创作热情。千百年来,吟咏绿珠殉主的诗词歌赋,多得不胜枚举。杜牧就作有《金谷园》诗:“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尤似坠楼人。”
杜牧《金谷园》书法作品
■当事人清、隔代者迷?
近些年来,人们对绿珠的同情开始扩散至石崇。这类文章的作者,在无法推翻石崇因奢靡败亡这一基本史实的情况下,费尽心思,另辟蹊径,为石崇作出了种种轻罪乃至无罪辩护。
他们认为,石崇在晋武帝朝的表现还是相当正面的,颓废的表现大多出现在晋惠帝朝,那是因为他在政治上受到了排挤,不得不转而追求享受;整个西晋王朝当时都存在政乱俗恶的问题,石崇无非是在随波逐流;正史《晋书》对石崇的记述尚算比较客观,而《世说新语》堆砌的故事,存在失真之嫌;还有人对石崇的经济来源进行深挖,认为未必都是靠打家劫舍而来。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确实存在“一好百好、一坏百坏”的现象。在古代“不患寡而患不均”农耕经济时代,石崇既然做了“斗富”的一号主角,留名史册,有人乘机为其“锦上添花”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个人就认为,劝酒斩美人这件事,主角应当是王敦而非石崇。果如此,石崇也就不像《世说新语》所描绘的那般穷凶极恶了。
石崇被捕(影视剧照)
然而,除非有了新的历史证据发现,否则后人动辄怀疑以致排斥前人留下来的历史记载,那就未免显得有些轻率、片面和主观。
其实,石崇本人当年是清楚自己死因的,做的是明白鬼。当绿珠跳楼殉情后,他曾作出判断:“吾不过流徙交、广耳。”哪知上车之后,竟然是将他直接押赴刑场,此时他彻底明白过来,发出叹息:“奴辈利吾家财!”押解他的人激楞了一句:“知财致害,何不早散之?”他无言以对。史载,“崇母兄妻子无少长皆被害,死者十五人,崇时年五十二。”
既然当事人清,莫要隔代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