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东云
十点人物志原创
暗处传来引擎发动的声音,应声亮起的是黑暗里第一束聚光灯——一场晚会就以这样动力十足的方式开始了。
比起背景音乐,更抓人耳目的是两声刺破沉寂的鸣笛,随后央视主持人康辉以标准的播音腔开场。与以往不同的是,他不再身处那个寻常意义的舞台之上。
台下没有观众,台上并无演员。来来往往压过舞台的,是被打理到锃亮的各款新车、热车。
这是一个专属于“车”的狂欢——美好购车节。能在场上发出轰鸣的,是对中国家庭来说,承载着美好的汽车。
从点亮八九十年代街角的那抹“夏利红”到富起来的标志性大件桑塔纳,再到足以装下一家老小的家轿、SUV。汽车,就得是载着人,去往更好的未来。
但买车,并没那么简单。光是搞懂各项参数,就足以叫人生畏。对于美好购车节制片人陈音来说,她要做的就是一场“让想买车但不懂车的人,也能看懂这场汽车直播,然后买到心中那辆车的活动”。
灯光闪耀,赛道就位,刚在广州车展上亮相不久的新车直行转弯、停止启动,精准走位,随之移动的是时刻在记录的镜头。
台前,是值得被记录下的美好;幕后,亦有没被看见的热爱。
没有路,与走弯路
11月21日,早上7点。
去往机场的路上车还不是太多。赶在大雪落下之前,于云霄和他的团队改签了最早一班从北京到广州的飞机。
多公里,差不多3个半小时的飞行,他们从北方的肃杀一下子扎进了南方的温热。羽绒服还来不及收进行李箱,甚至顾不上去酒店休整片刻,于云霄就领着人赶到直播活动现场。
舞台还在搭建中,一切都是没有发光的模样。尽管在此之前,他们看过了很多版效果图,但仍无法想象,它最终会是什么模样。不过,有时再没有什么,比“建造中”更值得期待。
于云霄享受“建造”的成就感。对他来说,美好购车节就是一次从0到1的建造。
4月30日,于云霄被拉进了一个工作群,落到他头上的任务是策划第一季“美好购车节”。
彼时的他,正处于职业生涯中难得的“空窗期”。一场疫情,打乱了他的运转节奏。按照计划,他的日程表早已被即将开始的奥运会和欧洲杯填满。然而3月份,这两个重头项目被接连取消。
项目的取消,却并不意味着可以休养生息。于云霄将要面对的是全然陌生的汽车领域。“往前看,啥也没有。每一步都是新的路径,走的每一步都是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未知,某种程度上,是“挑战”的另一种写法。
在此之前,于云霄所在的巨量引擎还从未做过如此庞大的汽车IP。在汽车营销领域,早已有运营多年的龙头平台。除了参加品牌的众多,他们还能给出绝对诱人的平台贴补力度。
火线上马的于云霄,有的不过是自己和团队中另一位策划。让他一股脑儿往前闯的是“年轻人的冲动”。
现实的捶打会让炽热的冲动迅速冷却。“一开始还只有期待,但发现每一步都要自己去开阔的时候,越做越觉得困难,完全就是自己在摸索”,于云霄回忆道。
已经没有时间去等待他们慢慢成长。
4月的最后一天,于云霄接到这个项目。第二天就开始了规划方案。为了赶在8月举办第一季美好购车节,项目从筹备到落地只有短短两个月,这比通常的运作周期缩短了一倍。而于云霄和团队需要在一个月内完成招商和项目落地。
想在新领域迅速获得一席之地,他们必须要找到亮点。
时间不再以时分秒来计算,而是以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方案来计算。项目策划最终定版前,他们调整了三四次,改了不下10次策划方案。
那段时间,大家基本都要在12点之后才下班,第二天一早又回到会议室接着头脑风暴。
眼前道路未明,暗夜独自摸索,难免走些弯路。
那些在于云霄眼中足够耀眼的亮点,有些注定只是落不了地的星。因为研发时间和资源受限,他们最终只能以H5的形式搭建线上展馆,如此让更多用户能在不同平台参与活动。
然而,这种形式在实际操作起来颇为复杂。用户在领到补贴券后,还需要通过短信等一系列操作才能真正享受到优惠,使用体验并不太友好。
“每一件事都不在预料之内”,于云霄说,除了未能抵达用户的优惠,还有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
8月的北京,第一季美好购车节活动当天,北京通州骤下暴雨,活动场地漏雨。出于直播安全的考虑,于云霄不得不做出断播的决定。
也许带着“遗憾”,本就是为了下一次更好地出发。
就在第一季美好购车节结束不久,于云霄没来得及享受期待已久的假期,很快就投入了第二季美好购车节的策划。
吃了第一季的亏,于云霄在两个月的开发期里,把绝大部分精力投入到各个平台的打通,增强用户使用和购买的便利程度。
相比起第一季里操作繁琐的领取和使用步骤,第二季美好购车节再也不需要用户反复查看短信等信息,打开App,就能在订单上随时查看优惠信息。
无论是来自汽车厂商还是平台的优惠,几乎向每一位用户敞开。
在美好购车节抖音品牌馆的主页上,每天都会有一个新品牌作为“当日品牌”上线。下一场红包雨,算是一种仪式感。于云霄和团队为活动设置了重重惊喜,红包雨只是其中之一。
每一个看似巧妙的活动背后,是无数次测试。每当有新的优惠活动被开发出来,于云霄和团队就得进行反复测试。从10月份开始,他们对各个环节的测试不下十几次。
从0到1,从两个人到18个团队,再到第二季参与的31个团队,于云霄说,“在4月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谁都想象不到这个项目最终会落在哪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继续坚持走下去。
往前走,是什么?悬而未决。
尽管已有第一季的经验在前,第二季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直到节目落地前两个星期,活动招商还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这两个星期,在于云霄印象里,是最难的那段时间,不仅要忙着完成招商,还要确保所有活动都上线。他坦诚地说,“那个时候,大家都没有信心。想着,如果达不成目标,这个项目是不是要取消”。
抵达广州的那天,于云霄看到搭建到一半的舞台,大屏幕上是美好购车节的主视觉图,“很庆幸,我们都坚持了下来,遇见困难没有任何人抱怨和退出”。
一切即将开始,接下来就是拿一点运气来企盼一个好天气。
熟悉的,与陌生的
制片人陈音也曾被8月那场北京的大雨浇了个透心凉。
这次筹备第二季美好购车节,她给搭档邓博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有一块大到足以盖住整个摄影棚顶的防水布。
邓博已经习惯了这种“非分之想”。在筹划第一季时,为了给棚内降温,陈音甚至要邓博在舞台下铺满大冰块。为了应对高温,最终邓博临时从剧组调来了专业通风空调。
抵达广州后,陈音在广州车展看到过一个巨大的引导牌。她对几乎有求必应的邓博说,想有一个更大的标志牌。第二天,她就如愿获得一个——比之前看到的那个大了两倍。
在筹备两季美好购车节的大半年里,陈音和邓博就是这样用完美主义的苛刻把每一个小细节磕下来。陈音记得,两人每次线上电话平均时长都在一个半小时以上。
就在上个月,邓博的孩子刚刚出生。还没时间享受为人父的快乐,他就奔赴广州进行美好购车节的筹备工作。
妻子难免对他有所怨言,而惩罚是:不再给他发孩子的照片。“出差两个月,他(邓博)都不知道自己的小朋友长成什么样了”,陈音说。
对邓博来说,在这大半年里,美好购车节也像是他的“孩子”。他对这个“孩子”是偏爱的,对它的里里外外、分分秒秒,都如数家珍。
在美好购车节现场,每位工作人员都会穿上背后印着不同文字的工作T恤。有人是“导演小哥”,管钱的写着“制片”,还有场务则自诩“哼哈二将”。
邓博的那件后面,只有三个掷地有声的大字——总舵主。陈音觉得,这是对邓博的绝佳注解,“反正有事都找他,什么都管”。
不管前一晚工作到多晚,陈音和邓博都会在早上11点前到达现场。他们有时需要爬上二三十米高的地方检查棚顶;也需要每天反复确认各条线路是否松动,在重要节点有没有缠上胶带;还得确认每一个产品长达十几张的字幕信息……
这里不是江湖,“总舵主”要应对的不是刀光剑影,而是细枝末节,甚至会被一秒钟击败。
直播有着严格的时间限制,每一台车款的登台时间都得掐得精准。陈音要求,说好一分钟,那么多一秒都不行。这是邓博从未遇到过的苛刻要求。
在他以往经手的项目里,在时间上基本会有5-10分钟的浮动,也有节目可以容许二三十分钟的机动调整,“以秒、分钟来卡,这让我压力很大”,邓博终于在此刻松了口气。
为了牢牢把控时间,他每在提词器上显示两行字幕,就会给主持人打上剩余时间。现场还专门做了个时钟,以便所有人能随时校对时间。
精准,往往建立在无数次的排演之上。对一场活动来说,彩排无疑是安全感的源头。
不管前一晚工作到几点,陈音和邓博都会在11点前抵达录制现场。在检查全场之后,下午3点,彩排准时开始。两小时后,彩排结束,他们会把片刻的悠闲挥霍在广州的落日余晖里。
陈音记得,录影棚外那扇巨大的窗格刚好定格下夕阳坠下的轨迹,“看着它一点点落下去,我们的焦虑就一点点升上来”。而当棚内灯光亮起,视讯负责人聂明根本连焦虑的工夫都没有。
聂明第一次拿到现场舞台设计图的时候,有瞬间的懵,独特的舞台造型对于拍摄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看图纸的时候,我都不能确定台口是哪个朝向”。
即便已是广电行当中的前辈,美好购车节对聂明来说,也算是一次特别的经历。
在线下演出、晚会受挫的这一年,聂明手头接过多场直播活动的拍摄。一般小型直播只需一两个机位就足够,网络直播顶多有4个机位。
而第二季美好购车节在摄影上有了全面升级,总共设置了9个机位,用这些镜头勾勒出一辆美好汽车的模样。
以往的工作里,聂明总习惯把镜头对准人,这一回,汽车才是他镜头下的主角。车,并不比人好拍。
出于安全考虑,行驶中的汽车前方不允许架设摄像头,当车行进时也只能有一台机位,而车内的狭小空间,对拍摄来说也是个难题。9台机器中,有6个机位都集中在舞台前的区域。
为了能尽可能多角度呈现汽车,聂明在舞台车道上专门“抠”了个机位,当汽车驶过时,观众就能看到汽车底盘的全貌。
彩排时,他时不时得在监视器和舞台之间往返跑,不断扶起因汽车震动而被错位的机器。
在网络直播里闯荡的聂明,说起话来还带着老摄影的板正。手持DV拍摄、车道上安个机位,看似轻巧,却并不随便。
镜头一个个切换,聂明始终要求稳定、干净,不能穿帮。这是传统广电人对活儿的执念。
应该在车底,还是在车里,亦或是车辆拐弯处,摄影师就是在一次次彩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脑中打下精确的标记。
相信的,与热爱的
环形车道、细微转角、闭环动线,为聂明设下难关的是舞台设计广森。
有将近20年从业经验的广森也是第一季美好购车节的舞台设计师。第一季时,他把购车节舞台设计成8字型舞台,“更像一个T台秀,汽车像模特一样在上面巡游”。
策划第二季美好购车节时,陈音曾设想过,作为一档以车为主的节目,如果把舞台变成一所驾校或是赛车场会是什么样子?她的想法跟广森驶向了同一个方向。
这一次,广森决定让车回到车该有的样子。这是一名汽车爱好者的终极理想。
广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