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名士共至洛水戏。还,乐令①问王夷甫②曰:“今日戏乐乎?”王曰:“裴仆射善谈名理,混混有雅致③;张茂先论史汉,靡靡可听④;我与王安丰⑤说延陵⑥、子房⑦,亦超超玄箸⑧。”
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⑨。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遂构兵相图⑩。长沙王亲近小人,远外君子,凡在朝者,人怀危惧。乐令既允朝望,加有昏亲,群小谗于长沙。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①乐令:乐广(?-年2月29日),字彦辅。南阳郡淯yù阳县(今河南南阳)人。西晋时期名士。代王戎为尚书令,被后人称为"乐令"。太安二年(年),成都王司马颖与长沙王司马乂互攻时,乐广因司马颖岳丈的身份而被司马乂怀疑,乐广虽极力澄清,但仍在次年因忧虑而去世。②王夷甫:王衍(年~年),字夷甫,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人。西晋末年重臣,玄学清谈领袖,曹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平北将军王乂之子、司徒王戎堂弟。外表清明俊秀,风姿安详文雅,笃好老庄学说,颇有时名。步入仕途后,历任黄门侍郎、中领军、尚书令、尚书仆射等职。光熙元年(年),升任司空。次年,又任司徒。王衍位高权重,却不思为国。
③裴仆射:裴頠(wěi)(年-年),字逸民,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运城闻喜县)人。西晋大臣、哲学家,司空裴秀之子。裴頠出身魏晋士族河东裴氏,为人颇有雅量,见识高远,通古博今。裴頠在思想上坚决反对王弼和何晏的"贵无论",提出"崇有论",重视现实存在的事物,不满轻视事功的放达风气,力图论证封建等级制的合理性。其思想在当时有很大影响,成为崇有派领袖。混混:滚滚,形容说话滔滔不绝。雅致:高雅的情趣。④张茂先:张华(年-年),字茂先。范阳郡方城县(今河北固安)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又雅爱书籍,精于目录学,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史汉:《史记》《汉书》。靡靡:娓娓,动听的样子。⑤王安丰:王戎(年-年7月11日),字浚冲。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曹魏凉州刺史王浑的儿子。自少神采秀美,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大将军司马昭辟为掾属。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参与晋灭吴之战。战后以功进封安丰县侯,故人称"王安丰"。元康七年(年),升任司徒,位列三公。王戎认为天下将乱,于是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为乐。⑥延陵:古邑名,大约在今常州、江阴等吴地沿江一带地区。为春秋吴邑,季札(季子)所居之封邑。春秋时,吴王寿梦之子季札为避让王位躬耕于舜过山(今常州市焦溪镇与江阴市申港镇交界处);周灵王二十五年(公元前年)吴王余祭遂封季札于延陵。此处指季札。⑦子房:张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今河南郏县)人。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⑧超超玄箸:超超:高超;玄:微妙;箸:通"著",明显。指言论文辞高妙又明切。⑨成都王颖:司马颖,晋武帝第十六子,封成都王,后进位大将军。在八王之乱中,武帝第六子长沙王司马乂(yì)于公元年入京都,拜抚军大将军。公元年8月,司马颖等以司马乂专权,起兵讨伐。这里所述就是这一时期内的事。⑩构兵:出兵交战。远外:疏远既允朝望:允:确实。朝望:在朝廷中有声望。“岂以”句:意指如果依附司马颖,五个儿子就会被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诸名士共至洛水戏()B.乐令女适大将军成都王颖()
C.遂构兵相图()D.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2.下列句中“于”含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B.群小谗于长沙
C.席苫于公灵床头D.战于沪渎
3.翻译下列句子。
长沙尝问乐令,乐令神色自若,徐答曰:“岂以五男易一女?”
4.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王兄长沙王执权于洛B.凡在朝者,人怀危惧
C.加有昏亲D.由是释然,无复疑虑
5.乐广给你什么印象?他有哪些品格?
1.A.游玩B.嫁给C.图谋D.释怀、放下2.B3.长沙王曾经询问过乐广,乐广很平静脸色跟平时一样丝毫不变,慢慢地回答说“我难道会用五个儿子的命去换一个女儿的命吗?”4.C5.(1)是个知名人物;(2)在朝中有较高的地位;(3)头脑清醒,非常理性,知轻重,懂取舍;(4)从容淡定,沉着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