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挺有意思的,里面趣味解读了《世说新语》中的名士轶事,让我对魏晋名士的了解更深刻了。
你知道让梨少年孔融为什么会成长为一个怼人专家吗?
你知道曹操在《世说新语》里的形象是怎样的吗?
你知道王羲之为什么特别讨厌蓝田侯王述吗?
看史书了解这些可能会觉得很无趣,但是打开这本《世说俗谈》,原来里面都是这么有趣的段子。
这本书的作者刘勃是一名颇有风格的文史作家,他擅长以现代视角趣味解读古代历史,通过对文本的细读,以及对史料的考据,带领读者发现历史中被人忽视的细节,重新认识古代历史。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载了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里面记录的文字虽然不多,但是内容却很丰富,生动地描写了魏晋名士的言谈举止和各种奇闻轶事。
鲁迅先生更是称它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当然,这本书里虽然记载的都是历史上存在的人物,但里面有些言论和故事其实并不是都符合史实,有一些也只是道听途说。
毕竟,这就是一本古代小说,里面也大多是民间流传的段子,只是被作者收集整理了而已。
这本《世说俗谈》其实就是把《世说新语》中这些零碎的段子,放到了那些魏晋名士具体的人生中,在时代的背景,解读他们的风流轶事。
魏晋时期产生了很多名士,他们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知,专心做自己,他们不必忍受体制的约束,还享受着名士特有的社会保障。
《世说新语》中对名士的定义还挺有意思的:“名士不必须奇才。但使常得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便可称名士。”
简单说就是三点:一、无所事事;二、喝酒痛快;三、熟读《离骚》。
单就第一条就已经筛掉了一大批想成为名士的人,毕竟没有祖传的财富和一定的社会地位,一般人真的很难无所事事还衣食无忧。
这本《世说俗谈》主要以人物为中心,以人物活跃的年代先后为序,为我们趣味解读了六代名士:汉末名士、正始名士、竹林名士、中朝名士、南渡名士、永和名士。
如果你也对这些名士感兴趣,不妨来看看这本俗气但有趣的《世说俗谈》吧!
世说俗谈(刘勃重磅新作!带你一口气读懂魏晋风流与苍凉。有料!有趣!有用!)京东月销量好评率%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29.5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