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都是老灵魂,这里都是故事海淀故事

第一次见到他们,

是年的11月中旬,

一见钟情。

树冠如盖,满目金黄,

数百年如一日守护身后雄浑古朴的巍峨古塔,

实在难掩喜悦之情,

着急忙慌记录下了当时的一刻。

今年9月,

虽然带着采访任务而来,

却还是迫不及待地想看上一眼。

守塔多年

真是岁月从不败一颗老灵魂,

只是没想到,

这次又被惊喜了一把。

从前眼里只有满眼的金黄,

没想到穿过银杏树,

这里还伫立着2多个老灵魂。

像东汉元兴元年(公元年)的

汉故幽州书佐秦君神道石构件

是北京地区现存最早的

有确切纪年的文字石刻。

它和北魏太和造像、

普胜寺创建碑重修碑等都是珍贵的一级文物。

9月天气还有一道秋老虎拦路,

采访的当天闷热难掩,

但是来石刻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这鱼栩栩如生,工作人员有心了,

还往里面放了水,

看起来更活灵活现了。”

“妈妈,妈妈,

我摸它我感觉它在动。”

“追完《延禧攻略》,

再来打卡这里的网红—傅恒碑,

大概明白了傅恒宗族

在当时为何备受极宠。”

看似没有生命力的石刻。

背后的故事却让整个园子热闹起来。

年10月,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成立。

石刻们带着各自的灵魂,

在这里相聚。

镌刻着身上的曾经辉煌的过往,

在风景秀丽的长河北岸落户。

博物馆对面

就是北京动物园北门,

附近还有北京海洋馆、紫竹院公园等,

不会说话的石刻,

似乎和周边的闹市很不搭,

直到抚摸石刻的纹理,

了解石刻一个个的前世今生,

才发现,

他们不仅“会说话”,

还是很多灵魂同时说话。

在这里,你会发现,

其实古人也讲“初心”。

在石刻馆馆藏的一块石碑上,

有乾隆皇帝书写的

“莫教冰鉴负初心”。

乾隆九年,

乾隆皇帝去北京的贡院视察,

看到贡院内

一间间低矮简陋的号舍,

感受到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做官的过程

非常不容易,

于是有感而发,

挥毫写下了四首七言律诗

感叹道“寸晷檐风实苦辛”:实在是太辛苦了!

全诗的精华在最后一句:

“寄语至公堂里客,莫教冰鉴负初心。”

至公堂,

顾名思义,即最为公正之处,

是贡院里的大堂,

考官在这里办公、开会。

乾隆皇帝语重心长地对至公堂里的考官说:

你们这些考官,

掌握着考生的命运,

你们一定不能忘记

自己当初寒窗苦读的场景,

不能忘记自己当初立下的远大理想抱负,

要始终保持冰清玉洁的操守,

“莫教冰鉴负初心”。

不过,

乾隆皇帝诗中提的“莫负初心”

和我们现在提倡的“不忘初心”却不是一回事。

细细品味,

二者的内涵是完全不同的。

乾隆皇帝提的初心,

是让读书人好好读书、做官,光宗耀祖,

为他的封建统治服务。

我们现在提倡的初心是什么?

这个问题也成了

每个观众在碑前需要扪心自问的问题。

这里有

馆藏文物2余件(套),

以北京地区的石刻、石雕文物为主,

包括碑碣、墓志、造像、经幢、

石雕、石质建筑构件等类别。

众多寺庙碑、诰封碑、墓碑、会馆碑、

唐至清代墓志等石刻,

是北京地方史志研究的重要实物资料。

古老的石刻

不动声色地守护着几百年前的故事,

就像这里的守馆人

守护着他们一样。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副馆长李仓钧)

“别人过节我们过关”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副馆长李仓钧,

说到这里数度哽咽。

年来到这里,

一直到年的除夕夜,

50多岁的李仓钧习惯了一个手电筒,一台对讲机,

和负责安全巡检的同事,

在黑暗中,穿梭于各个石刻中。

“防火防盗防破坏反恐”

看似简短的几个字,

牵绊着多少人的心。

“有一年,动物园的虎园修整,

老虎临时搬到了我们这隔壁,

晚上值班的时候,

一边听着虎啸,

一边在黑夜中巡查,

这感觉大概一辈子都忘不了。”

一连好几年的除夕都没回家过

86岁的老母亲坐不住了,

忍不住埋怨道:

我年龄都这么大了,

你陪我一个除夕少一个除夕,

一定得去值班吗?

李仓钧听后心里五味陈杂,

放不下家里的老妈,

但更放不上身上的担子。

“年正月十五值班的时候,

发现我们墙外围的西北角传出烟雾来,

烟雾正朝着博物馆的方向飘来。

当时是晚上11:00左右,

顺着烟味,找到西北角一个垃圾站,

里面的棉絮正在阴燃,

我们第一时间给管片的民警打电话,

迅速的将火灭了。”

8年时间,

对于上了百年岁数的石刻来说,

不算什么,

但对于李仓钧来说,

是他把过节当过关,时刻不敢松懈的8年。

这大概就是对现代“初心”二字最好的回答。

如今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成了

收藏、研究、展示北京地区石刻文物、

艺术的专题博物馆。

也是国家三级博物馆、

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

石刻馆的露天展区,展出了寺庙碑、诰封碑、会馆碑、墓碑、书法帖石等众多石刻文物。

石刻馆室内展厅包括“石破天惊——从石头到石刻”“铁笔传神——透过刀锋看笔锋”“石上真草——馆藏石刻拓片展”及儿童展厅等。

近年来,

博物馆还组建了一支

充满生机、富有活力的志愿者服务团队,

年龄最大的有81岁,

最小的只有10岁,

很多活动前期策划、海报设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