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避暑的奇技淫巧,一件日本流行至今

彭洋医生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716/9192503.html

近日,全国很多地方的气温“爆表”,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其中重庆西南部和东北部、湖南东南部、江西中部、浙江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气温可达38℃。杭州竟然达到了40.4℃的高温,毫无疑问地破了历史纪录。遮阳伞、冷饮、扇子成了必备佳品,当然最好的还是打开空调再打开WIFI,开始静静的享受凉爽。但是,很多人都好奇,古代人遇到这么炎热的天气,他们怎么办呢?其实,我国消暑的历史已经有好几千年了,古人发明了的一些“奇技淫巧”,凝聚了古人的智慧。如果你穿越回古代,你会选择哪一件呢?一起来看看吧。

一、古代凉鞋——木屐

提起木屐,大家一般都是想到日本,因为日本人都喜欢穿,而我们中国人现在穿的却很少。其实这个奇巧的物件是中国人发明的,后来流传到日本,结果在日本一直流行到了现在。相传木屐出现于尧舜禹时代,用于室外。木屐其实是古代的凉鞋,不仅仅因为它很凉快,而且在淌水、洗澡后穿上它即刻就干。

二、古代冰淇淋

我国用冷饮消暑的历史已有年。杨万里诗曰:“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描述的就是古代街头卖冰淇淋的场景,可见这冰淇淋多么的受欢迎。说到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个美貌的女子想买一个冰淇淋吃,但是卖家觉得自己的货物供不应求,这个女子竟然还讨价还价就不愿意卖给她,但是到了当日下午,就剩下一个卖不出去化掉了。商贩懊悔不已,因为他所卖的商品在古代比较稀缺,价格比较高,化掉了着实可惜了,还不如优惠一点卖给那个美貌的女子。酥山、冰酪、冰雪冰元子、冰镇酸梅汤、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刨冰都是由来已久的冷饮,你尝过几样?

三、没有电的冰箱——冰鉴

冰鉴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冰箱”。《周礼·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鉴。”可见周代当时已有原始的冰箱,冰鉴是古代盛冰的容器,又被称为“冷宫”。这些冰鉴不仅铸造精工、功能设计上也十分奇巧。这种冰箱箱内挂锡,箱底有小孔。两块盖板其中一块固定在箱口上,另一块是活板。取下活板,放上冰块和各种各样的水果,就可以吃到冰镇大西瓜了。同时,这个奇巧的物件还能够发出冷气,使室内降温。

四、古代也有全自动——自雨亭

自雨亭在我国出现于唐代,顾名思义就是水流从屋檐流出的亭。功能主要是亭子的顶部可以收集雨水,等到天气炎热的时候,就让水顺着屋檐四周流下来,形成雨帘。关键是它可以通过自动水车,把雨水循环利用,持续给亭子降温。古代的达官贵人和有钱人就可以在自己的豪宅内造了一座“自雨亭”进行纳凉。“从檐上飞流四注,当夏处之,凛若高秋”(宋人封演《封氏闻见录》“第宅”),描述的就是自雨亭。

五、权势的象征——遮阳伞。

伞在先秦是一种贵重的用具,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伞的国家。皇帝或者高官出行都有伞盖,皇帝的伞又叫做“黄罗伞”。唐宋之后民间才开始广泛用伞,不过普通百姓用的是防水的纸伞,又叫做“油盖”、“油伞”。中国伞在唐代才传入东南亚和日本,而欧洲至16世纪才开始风靡中国伞。英国是个多雨的国家,伞流行起来之后,人们使用率特别高,晴天遮阳、下雨天挡雨,因为用的人太多了,英国也被称为“伞的王国“。不过,大家不要忘记这个神奇的小物件可是智慧的中国古人发明的。

六、独特设计的衣服

《汉书·江充传》记载:“充衣纱縠裨衣”。颜师古注:“纱,纺丝而织也。轻者为纱,绉者为縠。”因为古代人穿着较为保守,短裤、T恤不可能穿了。所以他们在面料上下了大功夫进行研究,夏天用轻透的纱罗葛单衣,这种罗纱衣透气、吸汗,在古代就是过夏的神器。在唐朝的时候,社会比较开放,女子可以穿露出半个手臂的短袖衣服,这种设计的服装叫半臂装,深受女性喜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5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