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预习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

作者简介:

刘义庆(公元40--年),南北朝刘宋王朝宗室,彭城(今江苏苏州市)人,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川刺史、加开府仪同三司。他秉性简素,爱好文史,喜欢招聚文学之士,所著除《世说新语》以外,还有《幽明录》《宣验记》等小说和文集,但已散失。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朝代)的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志”是记的意思。“志人小说”主要是记述人物言行事迹。 

原文朗读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shě)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重点词语释义:

期:约定。

舍去:丢下(他)而离开。

舍:舍弃。

去:离开。

乃:才。

至:到。

不:同“否”。

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

委:舍弃。

惭:感到惭愧。

引:拉,牵拉。

顾:回头看。

全文大意:

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相约同行,约好正午时分碰头。(那朋友)正午已过还没到,太丘丢下(他)而离开,太丘走后,那人才到。

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那人问元方:“令尊在不在?”元方答道:“等您好久都不到,他已经走了。”

那人便发起脾气来说:“真不是人!跟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人物形象:

陈元方:有理有据,懂礼识仪,机智聪明,刚正不阿

父亲的友人:无信:日中不至,则是不信;

无礼: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知错就改:友人惭,下车引之。

责备他人,不善自省: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文言现象积累:

(一)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同“否”)

(二)词类活用:

1.友人惭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陈太丘与友期行 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三)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约定。今义:预定的时日,日期。

2.太丘舍去 

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相委而去 

古义:舍弃。今义:把事交给别人去办,委任。

4.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今义:注意,照管。

(四)文言句式

判断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则是”是判断句的标志,这里是对人物的行为进行判断。

省略句:

1.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省略介词“于”,应为“(于)门外戏”。

2.待君久不至,已去。

省略主语,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传统文化积累:

两个分别表示敬与谦的字:尊君(别人父亲)——家君(自己父亲)

1.敬辞类

令:令尊、令堂、令郎、令爱

惠:惠顾、惠存、惠赠

垂:垂问、垂询、垂念、垂爱

赐:赐教、赐福

高:高见、高论、高寿、高龄、高就、高朋

贤:贤弟、贤侄

其他:久仰、劳驾、赏光、贵姓、大驾

2.谦辞类

家:家父、家严、家君、家母、家慈

舍:舍弟、舍妹

小:小弟、小儿、小女、小店

愚:愚兄、愚见

拙:拙作、拙著、拙见

敝:敝人、敝姓、敝校

其他:寒舍、见谅

拓展延申:

一、体现陈元方的“方正”的地方有:

1.陈元方与友人的对话,可以看出陈元方懂礼识义的品质和“信”“礼”的重要性。

2.陈元方“入门不顾”强化了他刚正不阿的性格特点,合乎道义。

二、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①元方“失礼”。理由:元方批评友人无礼,自己更应做到有礼——友人已经认错,又是父亲的朋友,是长辈,即使有错,也应以礼待之。

②元方“不失礼”。理由:友人失信又失礼,行事不端,态度恶劣;元方必须用“入门不顾”的态度维护自己和父亲的尊严,这是坚持原则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给“友人”一个难忘的教训。

新初一语文预习资料:《世说新语》二则之《咏雪》全文详解漫画解读:九年级上册课内古诗白居易《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九年级上册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精讲笔记全记录中考语文阅读: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考查题型及其答题要点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必考题型赏析类题型的解题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9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