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道林趣事知多少其二世说新语阅读

庄子逍遥篇①,旧是难处,诸名贤所可钻味,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②。支道林在白马寺中③,将冯太常共语④,因及逍遥。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后遂用支理。

支道林造即色论⑤,论成,示王中郎⑥。中郎都无言。支曰:“默而识之乎?”王曰:“既无文殊,谁能见赏?⑦”

王逸少作会稽⑧,初至,支道林在焉。孙兴公谓王曰⑨:“支道林拔新领异,胸怀所及乃自佳,卿欲见不?”王本自有一往隽气,殊自轻之。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王都领域⑩,不与交言。须臾支退。后正值王当行,车已在门。支语王曰:“君未可去,贫道与君小语。”因论庄子逍遥游。支作数千言,才藻新奇,花烂映发。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①逍遥:《逍遥游》,是《庄子》中的第一篇,论述了万物要无所依靠,才能逍遏自得的思想。,参见本篇第17则。

②可:一本作“共”。拔:突出;超出。

郭子玄,即郭象,河南洛阳人。西晋玄学家。少有才理,好《老子》、《庄子》,能清言,常闲居。辟司徒掾,稍迁黄门侍郎。东海王司马越引为太傅主簿,甚见亲委。任职专权,为时论所轻。为当时玄学大师。

向秀(约年-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魏晋时期的文学家和哲学家。向秀喜欢谈论老庄之学,曾注《庄子》,注未完成便过世,郭象承接剩余的《庄子》余绪,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竹林七贤”之一。

③支道林(约年—年),本名支遁,以字行,俗姓关氏,陈留(今河南开封)人,一说河东林虑(今河南林县)人。东晋佛教学者、高僧。25岁出家。后至建康(今江苏南京市)讲经,与谢安、王羲之等交游,好谈玄理。注《庄子·逍遥游》,见解独到。

④将:和。冯太常:冯怀,字祖思,任太常(主管祭祀、礼乐的)、护军将军。

⑤即色论是支道林提出的佛学理论。其主要内容为:“即色自然空”,把色(物质现象)看作空;要真正把握色性空,便须取消感觉语言和思维活动,也就是无常人智慧,才是真正的智慧;为此必须摒弃“存无以求寂,希智以忘心”。

⑥王坦之(年-年),东晋大臣。字文度,祖籍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出身世家大族,王承之孙,王述之子。少时与郗超齐名,曾任大司马桓温的参军。后在司马昱下诏书让桓温摄政时撕毁诏书,并利用“拖”字诀让桓温与皇位失之交臂。在桓温死后,王坦之与谢安、王彪之等人共辅幼主,累迁中书令、领北中郎将、徐、兖二州刺史,卒后赠尚书。

⑦文殊菩萨(又名文殊师利菩萨),佛教菩萨名,意为“妙德”“妙吉祥”等,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以论述“般若性空”和“般若方便”的理论著称。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专司智慧。

⑧王羲之(年-年或年-年),字逸少,世称王右军。琅邪(今山东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⑨孙绰(——):字兴公,东晋中都(今山西平遥)人。少以文才称,温、王、郄、庾诸君之薨,必须绰为碑文,然后刊石。尤工书法,是参加王羲之兰亭修禊的诗人和书法家。

⑩领域:深闭固拒之意。

1.下列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默而识之乎B.卿欲见不

C.留连不能已D.或言道人畜马不韵

2.下列句中“于”含义不同于其他的一项是()

A.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B.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

C.立异义于众贤之外D.百里奚亦何必轻于五羖之皮邪

3.下列划线词语含义不同的一项是()

A.胸怀所及乃自佳王本自有一往隽气

B.而不能拔理于郭、向之外默而识之乎

C.车已在门留连不能已

D.不与交言支作数千言

4.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诸名贤所可钻味(玩味,研究)B.示王中郎(指示)

C.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处所)D.君未可去(离开)

5.下列句中活用现象相同的两项是()

A.胸怀所及乃自佳B.殊自轻之

C.才藻新奇D.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6.翻译下列句子。

A.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立异义于众贤之外,皆是诸名贤寻味之所不得。

B.既无文殊,谁能见赏?

C.王遂披襟解带,留连不能已。

1.C(A.识——志,记住B.不——否,不D.畜——蓄,蓄养)2.D(比,其他都是“在”)3.A(都是副词,本来。B.表转折,表承接C.已经,停止D.说话,句话)4.B(给……看)5.A与C(“佳”“新奇”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非常好、又新颖又奇特。B“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轻,轻视、看不起D“优劣”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好坏)6.A.支道林在郭、向两家的见解之外,卓越地揭示出新颖的义理,在众名流之外提出了特异的见解,这都是诸名流探求、玩味中没能得到的。B.既然没有文殊菩萨在这里,谁能赏识我的用意呢?C.王逸少就脱下外衣解开衣带(不再出门),留恋于(与支道林继续讨论)不止。

《庄子·逍遥游》一篇,历来是个难点,名流们全部可以钻研、玩味,可是对它的义理的阐述却不能超出郭象和向秀。有一次,支道林在白马寺里,和太常冯怀一起谈论,便谈到《逍遥游》。支道林在郭、向两家的见解之外,卓越地揭示出新颖的义理,在众名流之外提出了特异的见解,这都是诸名流探求、玩味中没能得到的。后来解释《逍遥游》便采用支道林阐明的义理。

支道林和尚写了《即色论》,写好了,拿给北中郎将王坦之看。王坦之一句话也没说。支道林说:“你是默记在心吧?”王坦之说:“既然没有文殊菩萨在这里,谁能赏识我的用意呢!”

王逸少出任会稽内史,初到任,支道林也在郡里。孙兴公对王逸少说:“支道林的见解新颖,对问题有独到的体会,心里所考虑的实在美妙,你想见见他吗?”王逸少本来就有超人的气质,很轻视支道林,后来孙兴公和支道林一起坐车到王逸少那里,王总是着意矜持,不和他交谈。不一会儿支道林就告退了。后来有一次正碰上王逸少要外出,车子已经在门外等着,支道林对王逸少说:“您还不能走,我想和您稍微谈论一下。”于是就谈论到《庄子·逍遥游》。支道林一谈起来,洋洋数千言,才气不凡,辞藻新奇,像繁花灿烂,交映生辉。王逸少就脱下外衣解开衣带(不再出门),留恋于(与支道林继续讨论)不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0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