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名士谢安在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位让无数人倾倒的大人物,他既稳健老练又风流儒雅,既有令人惊叹的功业又有潇洒迷人的个性,是当时东晋政坛的中流砥柱。
史载谢安主政时:
强敌寇境,边书续至,梁、益不守,樊、邓陷没,安每镇以和靖,御以长策。
其实,谢安不仅能在错综复杂的国家大事上从容镇定,即使平时游玩时也能保持同样的态度。
如《世说新语·雅量》中记载的一则故事: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这则故事通过一次海上游玩活动,较为生动地描写了谢安在危急时刻沉着镇定的气质、处变不惊的胆量和凝聚人心的大家风度。
与谢安一起泛海的是当时的诸多名人,“孙兴公诸人”包括高僧支道林、文学家孙绰、书法家王羲之、玄学家许询等人。
要是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纵一叶扁舟于蓝色的大海,或品诗论文,或谈玄论道,或放歌长啸,确实有说不尽的潇洒。
可是,当时天公偏不与这群名人雅士作美,他们的船刚入海中就“风起云涌”,小舟在怒吼的海面上左右颠簸,王羲之、孙绰等人脸色陡变,一齐高叫掉头回岸上去。
文中的“色”指神色或脸色,“遽”指惊慌的样子。
作者先写了天气的风云突变,然后写王羲之、孙绰等人在突变时的慌乱,再写出谢安当时的神态反应,“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
“王”通“旺”字,“方王”句是说谢安正在兴头上,在洪波涌起的海涛中悠然吟啸不语,神态是相当的专注、陶醉。
而此时乱作一团的众人都把眼光投向了谢安,只见他“貌闲意说(通‘悦’),犹去不止”。在波浪掀天的大海中,谢安却似闲庭信步,不但没有让船回头的意思,还让船继续向海中划去。
前面只是天刚变脸时的一幕,比较严峻的考验其实在后面。
“既而风转急,浪猛。”眼看有葬身海底的危险,“诸人”有点魂不附体,这时他们“皆喧动不坐”,眼看着命可能保不住了,谁还能坐得安稳?
谢安显然也意识到了危险,他也不可能真拿自己和众人的性命开玩笑,如果这时还要让船“犹去不止”,那就不是沉着而是莽撞了。
不过,即使意识到了处境的险恶,谢安还是那样冷静从容:“公徐云:‘如此,将无归?’”
“将无”是魏晋人的口语,表示委婉商量的语气。
谢安用徐缓的语调对大家说:“现在这种情况,我看还是回去吧?”
镇定自容的谢安此时已经成了众人的依靠,听到他说可以回去了,众人才长吁了一口气,立即“承响而回”。
文章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突出谢安:“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一个在生死关头还能从容不迫的人,一个在风急浪涌时还能镇定自若的人,在未来的权力漩涡之中,在强敌到来时,一定能成为国家稳定的磐石,成为朝野仰赖的重心。
本文主要内容摘自《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