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廷尉人品如何你怎么评价他世说新语阅

孔廷尉①以裘与从弟沈②,沈辞不受。廷尉曰:“晏平仲③之俭,祠其先人,豚肩不掩豆④,犹狐裘数十年,卿复何辞此?”于是受而服之。

苏子高事平⑤,王、庾诸公欲用孔廷尉为丹阳。乱离之后,百姓雕弊,孔慨然曰:“昔肃祖⑥临崩,诸君亲升御床,并蒙眷识,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⑦之列。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犹俎⑧上腐肉,任人脍截⑨耳!”于是拂衣⑩而去,诸公亦止。

①孔廷尉:孔坦(-),字君平,居会稽。孔子第26代后人,晋朝人,任世子文学,后补为太子舍人,迁尚书郎,任吴郡太守,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②从弟沈:孔沉,字德度(《世说新语》作孔沈)。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性俭正,有美名。祖父孔弈,父孔群。孔沉与孔坦、孔安国等同族同辈。③晏平仲:晏子(公元前年-公元前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平生极其节俭。④祠:祭祀。豚肩:猪腿。豆:古代盛食物的器皿,形似高脚盘。

⑤苏峻(?-年),长广郡掖县(今属山东)人,字子高。晋朝将领,士族。永嘉之乱,他结垒于本县,后率所部数百家泛海南行,至于广陵(今江苏扬州)。王敦叛乱前夕,苏峻先后为东晋淮陵内史和兰陵相。苏峻既是朝廷命官,又是各自所统流民之帅。西晋末年,纠合流民数千家结垒自保。后率众南渡,元帝任为鹰扬将军。以破王敦功,进使持节、冠军将军、历阳内史,有锐卒万人。庾亮执政,解除苏峻兵权,征为大司农。他于咸和三年(年),以讨庾亮为名,与祖约起兵反晋,攻入建康,大肆杀掠并专擅朝政。不久温峤、陶侃起兵讨伐,苏峻战败被杀。

⑥肃祖:晋成帝司马衍(年—年7月26日),字世根,东晋第三任皇帝,晋明帝之子,庙号显宗。晋成帝于年10月19日即位时年幼,由母亲庾太后辅政;庾太后死后由王导与庾亮辅政。司马衍在位期间,任用外戚庾亮执政,试图排斥王导势力,振作东晋王室。但庾亮疑忌大臣,任意杀逐重要官员,引起统治集团内部冲突。年,历阳镇将苏峻、寿春镇将祖约以杀庾亮为名,起兵叛乱,攻入建康。后被陶侃、温峤起兵平定,王导再次出山执政,东晋王朝又一次转危为安。⑦顾命:临终遗命。⑧俎:zǔ古代切肉用的砧(zhēn)板。⑨脍kuài截:割切。⑩拂衣:挥动衣服。

1.下列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于是受而服之B.乱离之后,百姓雕弊

C.并蒙眷识,共奉遗诏D.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A.沈辞不受()B.于是受而服之()

C.共奉遗诏()D.于是拂衣而去()

3.下列句中“之”用法不同于其他的一句是()

A.晏平仲之俭B.乱离之后

C.不在顾命之列D.今日之事,不容复言

4.翻译下列句子。

(1)祠其先人,豚肩不掩豆,犹狐裘数十年,卿复何辞此

(2)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列。

5.孔廷尉人品如何?你怎么评价他?

1.B(雕—凋)2.A.推辞/拒绝B.穿上C.接受D.离开3.A(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其他都解作助词“的”)4.(1)祭祀他的先祖的时候,作为供品的猪腿都不能装满豆,(但是就是这么节俭)他还是穿了狐裘衣服几十年,你还干嘛要推辞我送你的裘衣呢?(2)我才能疏漏地位低贱,不在顾命大臣之列。5.(1)讲究亲情,照顾堂弟;(2)善于做思想工作,能用先贤故事打动人;(3)有个性,不愿被别人利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91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