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传》中,有关武松杀潘金莲时扯开她的胸衣一事,其实有两个层次的原因:一是突出武松的性格——武松本就爱调戏年轻的女性仇人;二是作者为了让《水浒传》更具有可读性和话题性。
突出武松性格:爱调戏女性仇人
武松除了杀嫂子(潘金莲)时扯开她的胸衣之外,后来还在十字坡打了孙二娘,在孟州道打了蒋门神。而在这两次的打斗中,武松都做了同一件事:即调戏妇人。
例如,武松打孙二娘是怎么打的呢?
书中这样写道:
“武松就势抱住那妇人,把两只手一拘拘将拢来,当胸前搂住;却把两只腿望那妇人下半截只一挟,压在妇人身上,只见他杀猪也似叫将起来。”
而且,在正式打斗前,武松还用言语调戏孙二娘,说些“像人小便处的毛一般”“你独自一个须冷落”之类的话。
再如,在孟州道的酒店里,武松也是先用言语调戏蒋门神的小妾,一开始是让酒保去叫蒋门神的小妾来陪自己喝酒,后来更是扬言,说:“便是主人家娘子,待怎地?相伴我吃酒也不打紧!”
而此次武松主要是为了打蒋门神,所以对于蒋门神的小妾,武松快刀斩乱麻,一手搂住蒋门神小妾的腰胯,一手扯住蒋门神小妾的头发,直接就把她扔到酒缸里。
由此不难看出,对于女性仇人,武松只要有时间、有精力,便会以言语或者肢体先来调戏一番。而武松杀嫂子,也就是杀潘金莲时,她已经算是武松当前的头号女仇人,而且武松又是主场作战,自然有大把的时间,所以武松调戏潘金莲、扯开她的衣物,自然也是符合《水浒传》中武松的人物形象。
增加故事的可读性和话题性
写书、写文章自然是希望有人看的。
从作者的角度分析,如果通篇文章下来平平淡淡,估计看的人也不会很多,为了增强故事的可读性,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要写出一些读者感兴趣的细节。
什么样的内容最吸引读者?
答案有很多。但如果把武松杀嫂写的太过于平淡,肯定是吸引不了读者的。
而武松杀嫂属于暴力,如果此时再增添一些颜色(黄色),则会使细节更加丰富,读者读起来也更具有画面感。
我们可以看看武松杀嫂的原文:
“武松杀嫂嫂潘金莲的时候,潘金莲见势不好,要叫,头却一把被武松揪住,胳膊被武松双脚踩住。这之后,武松一把撕开嫂嫂潘金莲的胸脯衣裳,说时迟,那时快,把尖刀去胸前只一剜,口里衔着刀,双手去挖开胸脯,抠出心肝五脏。”
如果省去这些细节,直接说“武松为泄愤杀嫂子潘金莲,后离去”之类的。这样的描写会很枯燥,可读性也不强。所以说,施耐庵是相当高明了,既能把故事写的更耐读,同时也让故事更具有话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