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免不了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面对不同的人群,你是因人因事而变?还是以不变应万变?拥有通达的人生智慧,才能进退自如。
《菜根谭》的作者洪应明出生在明朝,所有的知识分子读四书,参加科举考试,做官,为民服务。所以,儒家的仁、义、礼、智的价值,都是他们的基本信念。
拒绝极端,人生才能进退自如
王阳明就是在这样的一个时代。王阳明所看到的是,这许许多多读儒家书、参加科举考试、做官的官员,他们并没有真正地爱百姓,为百姓全力以赴。所以,他强调知行合一,他要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先知后行的理论,改造成为知行合一的理论。目的就是要要求所有的官员,知道了就要去做,这是王阳明的心学在强调的理论的重点。
但是,我们看王阳明的一生,当他擒住了宁王宸濠之后,当时的皇上,竟然要他把宸濠给放了,重新打一仗,自命为大将军。这是卡通影片才会有的情节,发生在我们中华民族正式的历史上,而王阳明就是当事人。面对这样的情境,王阳明该如何处理呢?我们也可以说,这件事情,最后王阳明的处理是全身而退。可是这个全身而退,他也是付出了相当的代价。也就是王阳明当然必须看破,皇帝不过就是一个小孩儿,而朝中的大臣几乎绝大多数都跟宁王有交情、有来往,可以说整个朝廷的官员都在和稀泥。也就是这样的一个和稀泥,才导致地方官员吏治不清。因此,有百姓落草为寇。
所以,王阳明除了军事上擒住宁王宸濠之外,他其他所有的事功都是用在剿匪上头。但是,他剿匪的时候,他在处理擒住了宁王宸濠之后,更多的要使用的是政治上的手腕。在此之前可以说是军事上的兵法,用兵如神。用兵如神是一回事,政治上跟君王、跟太监、跟朝廷上的大臣的互动,王阳明就需要别的一种智慧了。
《菜根谭》的作者,也是在这样的氛围下体会深刻。所以不只是要讲儒家的修齐、治平的大道理,还要告诉我们,你身在官场上,跟大家集体互动的时候,你应该如何地持身。所以,我们今天来谈一个主题,不论做什么事,做事都不要太走极端。
低调可以避免无谓的麻烦
低调是一种修养,也是做人的一种选择。低调的人心态平和,在纷繁复杂的人际中保留一份清醒,不被外界干扰,执着于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菜根谭》是这样说的:膻秽则蝇蚋(ruì)丛嘬(chuài),芳馨则蜂蝶交侵。故君子不作垢业,亦不立芳名。只是元气浑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乐窝也。膻秽,表示你自己做了许多污秽的事情、损人利己的事情,自私自利、为恶的事情。你做了这些恶事,则蝇蚋丛嘬。你摆明了为恶,摆明了流氓、土匪,一堆小人就来跟你称兄道弟、拜把兄弟,目的是跟你分一杯羹。所以,你身边就聚集了小人。
芳馨则蜂蝶交侵,你这朵花开得很美、很香、很鲜艳,蜜蜂、蝴蝶就来亲近你,采你的花蜜。说明的是,如果你做了好事,名声太好,许多很俗气的、好名的知识分子,他也会来攀附你。然后,你就有应接不暇的饭局、应接不暇的宴会,把你自己给累死了。
这两句话意思就是告诉我们,不作垢业,亦不立芳名。你作垢业,小人、坏人把你当作偶像,聚集在你身边,那你形象更坏。但如果你立芳名,名声太好。譬如说,我们现在一个有名的人,其实大家都想跟他照相,然后回到自己的工作单位,你看,我跟这个人照过相。你这个好名声,其实也就在不断地消耗你的精神、体力。
但是有一个问题,人要不要有好名声呢?要的,当然要。真心诚意为社会服务之后,你肯定会有好名声。问题是什么,问题是你自己是不是享受这个好名声,是不是刻意争取这个好名声,是不是想要利用这个好名声,再去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这就是这边讲的芳心。你本来就应该做好事,也本来就会有好名声,但是在各种场合,你尽量退让、尽量逃避,你就不会惹来无谓的麻烦。
订阅解锁TA的全部专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