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村子了不得,仅一村就出宰相59人,3

一个村就有59个宰相,7个以上的朝廷命官,多个。

第一眼看上去,难道我在骗人吗?其实我还真没骗过他,而这个诞生了这个传说的村庄就是现在被称为“中华国君村”的裴柏村,现在是国家4A级旅游景点。

裴柏村位于闻喜县礼元镇,山西省运城市。这个村庄在我们的历史中是一个很久很久的状元村。

而且说到裴柏村,不得不提一处,整个村庄都是因为它的存在而闻名于世的。即位于裴柏村村东岭的――裴晋公祠。作为文物保护的裴晋公祠,主要由裴氏始祖碑、裴氏名人展览馆、裴柏碑馆等部分组成。在这些博物馆中,最著名的是裴柏碑馆。

原为裴柏村祭祖之所,裴柏庙,据史书记载,该庙建于唐贞观三年(年),后改为碑楼。又称宰相村,这其中与碑刻上的人物志有很大关系。

裴柏碑林因历史久远,加上战火纷争的破坏,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今天的裴柏碑也是在70年代重建的。现在保存的碑刻只有几十处,和以前相比,显然是凤毛麟角。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裴柏碑碑刻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几乎涵盖了我国历朝历代各种形式的书法作品,而且有许多是后人亲笔书写的。可以称得上中国精品书刻博物馆。

其中,尤以唐代中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裴度的《平西碑》最为著名,后世称之为:“三绝碑”。题词由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所著,记录了唐宪宗时淮西叛藩首领吴元济与唐朝名相裴度平叛的功绩。

至清朝咸丰年间,由军机大臣祁隽藻主持重修。共刻四石,并排耸立,雄伟壮观,文、书、刻皆为刻本之上品。以碑林形式的裴柏碑馆,集中展示了两千多年来裴氏族人历朝历代显赫的功绩和人才辈出。

并通过裴柏碑馆的刻本记载和史料记载,将我国封建史中堪称两千多年来第一家族的裴姓氏族展现在世人面前。据统计,整个裴姓氏族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竟有59个人当朝宰辅,“宰相村”也因此得名。

但裴姓氏族的成就,在历史上却是绝非全部的……裴姓氏族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裴姓氏族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大家族,其家族起源可追溯至周代,其始祖为赢秦始祖非子,裴姓乃嬴姓分支。始祖秦非子是前商纣王之子飞廉之子。商亡后,周朝建立,周文王为其儿子立下汗马功劳,分封诸侯,建立秦国。非子,亦称秦非子,

秦非子的后裔中,有一个叫非邑的,后来被封为侯爵,封地在今山西省闻喜县境,当时叫裴乡,而这个贵族姓裴乡候。随着时间的消逝,他的后代便将其封邑“裴”改姓为裴。这就是产生裴姓氏的原因。虽然后来裴氏分三支,分别居河东、燕京、西凉,但考据谱系来源时,都是出于闻喜的裴氏,所以有「天下无二裴」的说法,闻喜县裴柏村乃裴氏家族祖地。

史记:裴姓族裴潜是裴氏的第一任宰相,正史上有记载。裴潜原是曹操的军参,为曹操出谋划策颇受曹操赏识。在曹魏建立政权后,裴潜任为尚书左仆射,为裴家首辅。从此以后,裴氏开始活跃于古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唐代是裴氏最鼎盛的时期,整个唐朝,裴氏家族共有17位宰相,如唐代开国元勋裴寂、裴耀卿、裴度等……而整个唐朝,其将军、刺史、御史等高级官员更是层出不穷,光是统计就有多人为官为政。

据《裴氏族谱》记载:除上述59位宰相外,还有:

刺史人,爵位(包括公侯伯子男)人,太守77人,将军59人,尚书55人,各官69人,御史10人。其中皇后3名,太子4名,王妃2名,驸马21名……

以及其他在7品以上的朝官余名……可谓:“相接武、公、侯一门”,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2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