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凌渊阁二十四功臣的话题
大家都知道李唐王朝的建立者是李渊。
但是建立之后,一直南征北战的是李世民。
这个说法是有道理的,但却是不准确的。
北方的天下大多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
但是南方的天下大多是另一个人打下来了。
今天我们就来聊这另外一个人。
这个人就是李孝恭。
他也是李世民的堂哥。二人的亲缘关系我们一会再聊。
妻妾成群的李孝恭妻妾成群、醉生梦死的人
咱们就来说说李世民的这个堂哥,他叫做李孝恭。
李孝恭是李渊的亲侄子,李世民的堂兄弟。
从李渊打江山开始,李孝恭就跟随在他身边。
此人胆识过人,聪明无比,为李家的江山立下了太多太多功劳。
最后帮助李渊夺得天下后,功成身退。
因为他懂得该怎么避嫌,所以他生活上过得也是潇洒自如,让人非常羡慕。
不熟悉历史的人可能也听过这个人。
但这个人可能不是个好人。
因为这个人醉生梦死、妻妾成群,终日享乐。
但李世民竟然将这个人也放进了二十四功臣榜里,而且是位居第二名。
关于这个排名,有很多说法。
有人说是没有排名的,因为杜如晦死的比较早,所以将其排在了第一位。
有人说是有排名的,长孙无忌排第一名。
我个人认为呢,应该是有排名的。
或者说,在李世民内心里,是有一个排名的。
第一名是有争议的。
但各家版本,对第二名都是没有争议的,那就是李孝恭。
这个人究竟是何许人也?
他不是像萧瑀这样的多朝元老,是名满天下的大士族代言人。
他不是像侯君集、尉迟敬德这样的李世民旧部属,也没有参加玄武门事变。
他也不是像魏征那样的降臣,也没有参加贞观之治。
他甚至都不属于李世民阵营。
这个传奇人物究竟是何方神圣。
正统的关陇集团出身
李孝恭这个人的出身,还是要回归到他的姓氏上。
不错,姓李。
他与李渊、李世民等同宗同族。
具体点说,他们的祖上可以共同追溯到一个人——李虎。
李虎是西魏时期的名将,是八大柱国将军之一。
可以看做是关陇军事集团的开创者之一。
李世民与李孝恭都是李虎的曾孙。
所以李孝恭是李世民的堂哥,李渊的侄子。
平定岭南平定江南
李渊自晋阳起兵之后,本着用帅唯宗室的原则,李唐宗室成员都成为打天下的主帅。
但是这些人在军事上的能力却有大有小,基本都处于中下等水平。
因此,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李世民,就成为各个大战的主帅。
他带领唐军攻下一个又一个的割据势力。
可以说,仅李世民一人就为大唐打下了半壁江山。
而纵观李唐宗室人员,鲜有出众者。
能和李世民相提并论的,大约就只有李世民的堂兄弟李孝恭了。
李世民的战场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及北方。
而李孝恭的战场则集中在江南地区。
李孝恭这个人军事天赋极高。
在当时的唐朝,他是超越战神李靖一般的存在。
在平定江南的诸多战役中,李靖都只是他的副手。
前文说了李靖在江南地区平定萧铣,收复岭南等等。
这一系列军事行动,主帅乃是李孝恭。
李渊起兵之后,北方地区基本上由李世民经略,南方地区基本上都是李孝恭在经略。
李孝恭因被诬告谋反,被带回长安不可摆脱的历史命运
等战事结束之后,李孝恭在扬州修建府邸。
还设立哨所护卫自己,俨然是要常驻此地。
李孝恭这种做法可能只是正常的安保措施。
但经不过底下的人添油加醋,所以到了李渊耳朵里,味道早就变了。
就在这个时候,远在长安的李渊坐不住了。
虽然李孝恭是他的侄子,但是血缘关系是最靠不住的。
难保不会生出什么心思,如果真有了那样的心思,真的就是一个大的祸患。
就在这个时候,有人就上疏李渊说李孝恭有反心。
李渊顺水推舟将李孝恭召回长安。
然后命人彻查。
李孝恭并没有想过要反,自然查不出什么实质性的东西。
但是李渊既然已经将他召回了,怎么可能还放他回去。
这样的人必须放在自己身边才能安心。
于是就在长安给李孝恭安排了一个职位,即宗正卿。
宗正卿是一个从三品的官职。
简单来说,就是负责管理李唐宗室和外戚各项事务的长官。
这自然和带兵打仗完全不搭边,手中也没有了任何兵权。
也是从这一刻开始,李孝恭再也没有上过战场。
李世民防患未然
李孝恭毕竟与其他人不一样,因为他姓李。
所以他的身份就变的更加敏感。
而且他们李家的江山就是从杨家手上夺来的。
随着李孝恭的实力逐渐的壮大,李渊逐渐对他有了猜忌。
其实这点李孝恭也清楚。
李世民是李渊的亲儿子,尚且受到猜忌,何况是自己呢?
后人推测,当时诬告李孝恭谋反这件事,极有可能是李渊在背后指使的。
因为当时李孝恭的权力,实在是已经有点大的吓人了。
大到李渊不得不节制自己这个侄子。
而通过这场子虚乌有的谋反案,先将李孝恭调回来。
然后再彻底除去他的兵权,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若是李孝恭真的有意要造反,那自然更好,可以提前查出来。
这样就可以防范于未然。
李孝恭安全着陆
就这样,自武德七年以后,李孝恭开始身居长安,做了一个安稳王爷。
身居高位、功劳极大,却又没有实权的李孝恭,其实最是安全。
在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当中,满朝文武基本上都需要站队的时候,李孝恭却可以把自己摘出来,两不相帮。
就算李世民即位以后,也不得不因为李孝恭的功劳,对其多加敬重。
这其中也有一些细节。
李孝恭被李渊拉回朝廷之后,过上了清闲的日子。
但这种日子没有维持多久,李孝恭的几个堂弟就爆发矛盾了。
主要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两人争夺皇位。
刚开始他们以为李孝恭也会参与进来,但是李孝恭并没有。
后来李建成和李元吉也是想着拉拢李孝恭。
李孝恭同样不为所动,一直保持中立,谁都不帮。
继续在自己的府中过着逍遥快活的大好日子。
直到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扫除了李建成这个阻力,李世民也因此登基当上了皇帝。
李世民对于堂哥李孝恭的中立非常感激,没多久就封李孝恭为王爷。
李孝恭也是很高兴,谢过了李世民之后就回家了。
当了王爷之后的李孝恭,并没有像别的王爷一样,每天上朝参与朝政。
而是继续跟以前一样,与美酒美人相伴,好不快活。
李孝恭是非常聪明的,他并没有因为李世民看中他,他就参与朝政。
接触权利,伴君如伴虎这个道理,作为皇室子弟的他,非常清楚明白。
贞观初年,李孝恭迁任礼部尚书,改封为河间郡王。
李孝恭李孝恭去世
贞观十四年,也就是公元年,李孝恭因急病去世,时年五十岁。
回顾李孝恭的一生,他能成功,能成为当时唐朝除李世民之外最大的一个功臣,主要靠三个优点:
一是家世出身好。
二是队友太牛。
三是自己相对谦虚,能听得进李靖的劝诫。
而后来拿下了整个南方。
完全可以说是功高盖主的李孝恭。
最后竟然还能平稳落地,安享晚年。
最大的原因,恐怕就是他知进退,不贪恋权力了。
你觉得呢?
我是乡野的青年,业余的历史爱好者,致力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讲述原本应该生动有趣的历史。每天来和大家聊点历史,聊聊我们的野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