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识人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上海白癜风QQ交流群 http://nvrenjkw.com/nxzx/5717.html

当今世界,经济和技术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重要性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然而用人必须先识人,先发现人才,认识人才所具有的品质、才华。如何识人,如何正确地认知一个人的内在德才状态?中国古代的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就有很多如何识人的方法。

姜子牙强调要从八个方面着手,即“八证”的方法;庄子则提出“九征”,认为用这九条观人之术去观察人,可以使品行不端的人露出真相;诸葛亮也提出七点“知人之道”。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人才学著作《人物志》作者刘邵,则在总结前人观察和检验人才方式方法的基础上提出“八观”、“五视”,他认为认识一个人的素质状态要从诸多因素甚至包括行卧起居来加以判断。这些论述对历史上政治家选贤任能有过积极的作用,在今天对我们如何识人也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的王安石就认为选人不能单凭考试,不能“听于一人之口”还要“试之以事”。诸葛亮辨贤的“七观法”中:“告之遇难而观其勇”,“临之以利而观其廉,”基本上就可以较为准确地识知人的行为的真实性。识人者要识好人,首先要具有“识人之德”,即识人者自身的品德的状态能够合乎社会进步的需要。对社会具有容人之量的胆略,能客观公正待人等是识人者识人的品德素质方面的要求,也是识人过程中识好人的首要主观条件。其次要有“识人之能”,即正确识人的能力。识人者的思维能力、洞察判断能力、直觉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研究人的知识和这些知识的熟练运用能力等,这是识人者识人的才能素质方面的要求,也是识人过程中识好人的另一个重要主观条件。

另外,在识人过程中,好的“识人之风”是不能忽视的,好的“识人之风”是识人过程中对识人者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整个识人环境建设的总要求,在以“众人推其所谓贤能”的基础上,察而辨之,创造一个“识好人”的社会大环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