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是南朝宋文学家刘义庆撰)的文言志人小说集,是魏晋轶事小说的集大成之作,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
《世说新语》是我国笔记小说的典范之作,是对中国文学乃至思想文化、特别是士人精神产生过深远影响的一部古典著作。以其生动传神的笔触、优美精练的语言,分门别类记录了魏晋时期的历史人物和名士风流,广泛反映了这一时期两百多年的政治斗争、学术思想和社会风尚,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很多人说,不读《世说新语》,不知道中国人的精神家底从何而来。
今天便摘取其中的4段名言,分享给大家。
第一句
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云:“泓峥萧瑟,实不可言。每读此文,辄觉神超形越。”
郭璞的诗中写道:“林无静树,川无停流。”阮孚评价说:“川流汹涌,风声瑟瑟,确实无法言传。每次读到这首诗,都觉得心神超凡脱俗。”
这是出自《世说新语·文学》一章,记郭景纯诗句。
这句话说明了事物总是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的。
就说我所处的这个时代,其实能够坚持到现在的我们,我觉得我们还是蛮坚韧的。
前几天我的客户发消息跟我说,他的工厂倒闭了,所剩的资金没有多少,但他还是跟亲戚朋友借了些钱,把员工的工资给结了。
他说:“这种时候每个人都很困难,但我的员工来我这里打工就是来赚钱的,不能让他们空着手回老家。”
三年了,没有很好过,如今我也觉得有一份工作算是不错了。我还是看到有些人不知足,工作上哪里不顺就离职走人。万万没想到大环境下留存的机会还有多少。
我听朋友说他老家的一对年轻夫妇来到广州,想要开一家餐厅,妻子拿出自己的嫁妆二十万作为装修,租店铺,万事俱备之时,却被大环境冲刷。
开业后没有多少人来消费,反而因为大环境开开封封。没有收入,却还要交房租。最后辛苦经营了不到一年,便关门了。各自出去打工。
没有哪一种事物都是处在一成不变中,我们所需要储备的便是随机应变。
当困难来时,有勇气,更有技能去应对,而不至于手足无措。
第二句
蔡答曰:“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大禹生于东夷,文王生于西羌,圣贤所出,何必常处!昔武王伐纣,迁顽民于洛邑,得无诸君是其苗裔乎?”
蔡洪去了洛阳,洛阳的人问他:“官府刚刚设置好,各位官员正在征召人才,要从普通人里选拔精英,在山林之中寻找才俊。您是南方亡国的遗民,有什么出色的才能,敢来呼应这次选拔?”
蔡洪便这么回答说:“夜光珠不是非要出自孟津的河流中,满把才能握住的大玉璧,也不是非要从昆仑山采来。大禹出生于东夷,周文王出生于西羌,圣贤不是只生于某个特定之处的!过去周武王讨伐商纣,把那些顽固不化的遗民迁到了洛阳,各位莫非是那些人的后代?”
这是出自《世说新语·言语》一章。
英雄不问出处,正如世说新语中所说:“夜光之珠,不必出于孟津之河;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有才能的人,不论在哪里都会发光,对一个人的态度应该取决于他本身而不是他的身份地位,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都要用平等的心态去对待。
第三句
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这是出自《世说新语·方正》一章。
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小的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他和父亲一样,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二人并称“二王”。但对樗蒲(古代的一种游戏)却不精通。一次,他看到几个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画脚地说:“你要输了。”那个人不高兴地看了他一眼说:“这个小孩就像从管子里看豹,只看见豹身上的一块花斑,看不到全豹。”王献之看到他们这样说自己,不禁大愤,说道:“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就甩开袖子走。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做贬义词时,意为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见不全面或略有所得。形容片面看问题,看待问题不全面。
第四句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周处年少时,凶狠霸道,意气用事,是乡里的祸害。另外义兴郡的河里有蛟龙,山上有跛脚虎,都是危害百姓的东西,于是义兴人把他们叫作三横,其中危害最大的,就是周处。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虎斩蛟,实际上是希望三横之中只留下一个。
周处随即便去刺杀了老虎,又下水去击杀蛟龙。蛟龙有时候浮出水面,有时候又潜入水底,游了几十里,周处始终与蛟龙缠斗不休。经历了三天三夜后,乡里人都以为周处已经死了,开始互相庆贺起来。
没想到周处竟然杀死了蛟龙,从水里出来了,当他看到乡亲们在为他的死庆祝的时候,才知道自己多么被讨厌,自此开始有了改过自新的想法。
于是,周处来到吴郡寻找陆机、陆云兄弟,当时陆机不在家,只见到陆云,就毫无掩藏地把过去的事都告诉了陆云,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并且说:“我虽然想要改过自新,可是白白浪费了不少年少的时间,恐怕我已经什么也干不成了。”
陆云说:“古人重视朝闻道夕可死矣,何况阁下的前途还大有可为。而且一个人就怕不能立志,又何必担心美名不能显扬呢?”
于是,周处便努力改过自新,重新振作起来,最终成了一个忠臣孝子。
《世说新语》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内容大多记载东汉至东晋间的高士名流的言行风貌和轶文趣事,由南朝宋刘义庆召集门下食客共同编撰。
全书分上、中、下三卷,依内容分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等等,共三十六类(门),每类收有若干则,全书共一千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特性。
时至今日,《世说新语》仍然被认定是中国文学的巅峰。
鲁迅称之为“名士教科书”。
傅雷给儿子的信说“《世说新语》大可一读。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高峰。”
季羡林、钱钟书、朱光潜把它列为“一辈子最爱书之一。”
如果你也想在偌大的都市中生活,寻觅一片心灵的栖息地。
那就翻一翻《世说新语》,让那些直透千年的洒脱之意,带你应对人生的慌乱。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