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的极致世说新语中的魏晋名士

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最风流。

——杜牧《润州》

魏晋名士的旷达风流曾为一时美谈,令历代文人心驰神往。他们身上,有一种不流于世俗的气质。而自然之色,山水之形,对于魏晋风度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魏晋“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的社会背景下,很多士人不再关心朝廷政事,转而寻求个人的解脱,自然山水便成为他们的精神寄托。而我们自然可以从《世说新语》这部魏晋世人的群像志中窥得此中真谛。

会心山水色

——欣赏自然

魏晋之人,真正发现了自然山水。山水风光不再是如“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般依附于情感、道德的存在,而是成为了独立的审美对象和文学创作对象。而欣赏山水、贴近自然也成为魏晋人士的一大特征。

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不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顾长康从会稽还,人问山川之美,顾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兴霞蔚。”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简文帝游园能会心于山水,而觉鸟兽亲人,这是对自然美深切的感知。而顾恺之对山水的描述可谓细致,寥寥数句就显出风景之气韵,刻画出自然美深深的感染力。谢道韫“未若柳絮因风起”则更是自然审美的极致。魏晋士人真正领会了自然的魅力。才能纵情于自然,对自然山水的感知成为烙印在魏晋名士身上的标记。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人与自然山水的和谐

名士松柏姿

古代识人讲究所谓“征神见貌”,也就是人的精神素养体现于外貌之中。自然美的追求也体现在了人物审美上,因而魏晋时代极其注重名士之相貌。在当时流行对人物进行譬喻性的比喻,用自然之物直接比拟人的外貌。

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时人目王右军:“飘如游云,矫若惊龙。”

有人叹王恭形茂者,云:“濯濯如春月柳。”

在对魏晋人物的品评中,名士们往往美玉般温润细腻,孤松般挺立卓绝,浮云般飘逸潇洒,自然之美与人物之美相辅相成,成为对魏晋人士品评他人的独特之处。

嵇康奏广陵散

一往有深情

——钟情于自然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王戎所言,“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它正是魏晋人士情感的真实写照。所谓“深情最风流”,重情是魏晋风流的一大特点。深情有多种表达,而借自然传达感情是魏晋士人常用之手段,魏晋之深情,多由自然而起,借自然而发。

王浚冲为尚书令,着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

桓公北征经金城,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

王俊过酒垆竹林而生山河之感,桓温见柳木而叹人何以堪,卫阶临江水而觉百感交集,张翰感秋风而起莼鲈之思。魏晋人士深情的精神气质与自然山水密切相关,人的感情与世间万物产生共鸣:自然中包含着对人事的悲叹,对生命的感慨,而人的内心对自然作出着悠长而深情的回应。

——傅抱石桓温《金城图》

昔年种柳,依依汉南。

今看摇落,凄怆江潭。

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庾信《枯树赋》

人生贵适意

魏晋名士风流,讲究为人的自然之感,行事自然适宜,不加修饰,这正是所谓的真性情。自然山水的烙印使他们率真浪漫而不羁,自然也超然。阮籍为美酒而任官步兵校尉正是所谓的真我的体现。

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

而王徽之“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故事则更令人称道,从心所欲自然是真风流。

尝居山阴,夜雪初霁,月色清朗,四望皓然,独酌酒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逵。逵时在剡,便夜乘小船诣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反。人问其故,徽曰:“本乘兴而行,兴尽而反,何必见安道邪!”

而被谢安成为“掇皮皆真”的王述更称得上率真自然之士。

王蓝田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王丞相以其东海子,辟为掾。常集聚,王公每发言,众人竞赞之;述于末坐曰:「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丞相甚相叹赏。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蹍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而刘伶之洒脱更是不加修饰的直率,更添几分狂傲。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

魏晋对自然美的追求体现在人格上,便有了对率真、潇洒个性的追求,便有了对一种超脱的自然的人生境界的追求。无祸福、无成败、无生死而无我,通达自然而真风流。

《雪夜访戴图》

魏晋名士的精神气质与自然共生,一言一行与一山一水结合,诠释着对自然审美追求的极致。也正是自然山水的熏陶,成就了魏晋人士的不凡气度。

魏晋名士多风流

「为自己发声」

投稿or爆料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4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