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刘传铭教授又见繁华苏州传新书发布

编者按: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际部工作人员获悉,著名文化学者、艺术史论家刘传铭教授“一带一路万水千山”系列丛书《又见繁华:苏州传》首发式暨出版与丝路文明论坛在苏州彬龙美术馆举办。分享姑苏晚报报道如下。

原文:

刘传铭《又见繁华:苏州传》新书发布——

揭开历史“面纱”又见苏州繁华

来源:《姑苏晚报》年07月04日A05版

  本报记者王敏悦

  正是书香满溢的时节,昨天下午,“一带一路万水千山”系列丛书《又见繁华:苏州传》首发式暨出版与丝路文明论坛在苏州彬龙美术馆举办,著名文化学者、艺术史论家刘传铭携新书与读者见面。由这一册角度新颖、充满个性与诗情的苏州“城市传”,一个丰富而具象的苏州被展现了出来。

  以“远观”的视角,进入鲜活的苏州

  何为苏州?是一系列江南意象的串联吗?是小桥流水、杏花春雨、深巷人家、太湖浩渺吗?刘传铭借新书《又见繁华:苏州传》,答曰:这些标签化的意象,未免失之破碎、泛泛,“苏州的美是毋庸置疑的,但苏州之美具有极其丰富的属性,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几个词语可以概括。同时,苏州的文化形态具有相当复杂性,我们要对这座城市作深入研究,就应当拨开这些迷雾与烟云,看见它真正的光华。”

  《又见繁华:苏州传》是国家重点文化项目“一带一路万水千山”系列丛书的首部完成作品,由刘传铭撰写、海南出版社出版,以城市“考古”和当代生活“考现”的方式,描写了苏州绝美的山川景色、灿烂的历史文明,讲述了这座江南城市“前世”与“今生”的烂漫故事。

  据“一带一路万水千山”系列丛书的出版方海南出版社相关负责人透露,该系列丛书将聚焦“一带一路”沿线的城市、山水及风物,除《又见繁华:苏州传》外,预计还将出版《长江东去:长江传》《尼罗河传》《地中海传》《珠江传》《上海传》等。为什么偏偏是苏州,成了该系列丛书的一个开端?“回溯过去,苏州有着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再看今朝,苏州是中国最强的地级市,其经济总量、科技创新、城市文明,都高居全国地级市榜首。并且,苏州还是‘一带一路’交汇点。因此,这套丛书应当以苏州作开篇。”海南出版社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要写好苏州,很难。刘传铭希冀以一个外乡人的“远观”视角,带领读者进入一个“历史上结结实实存在的姑苏,和现实中真真切切矗立于新时代面前的古老而年轻、模糊而清晰、陈旧而鲜活的苏州”。

  用个性与诗情,全面地感知苏州

  为城市立传,为山水立言,确非一日之功。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栋霖认为,为苏州写作传记的难点在于,在历史上,已经有太多的前辈写过相关的史记,想要不落窠臼很难,“我认为这些书也存在一些问题,它们大多是对苏州历史情况的梳理,人云亦云的也很多,还不够把苏州文化传承的脉络说清,还不足以把苏州的繁华传达清。”

  如今,刘传铭以新的视角切入,尝试对苏州这座城市作出新的表达。他深知,这是一次充满挑战性的写作,“在中国的文学传统里面,传记类的作品大多是地方志和人物志,而‘城市传’这种文学形式其实属于西方文学的范畴,现在我们用‘城市传’的形式去写《又见繁华:苏州传》,也算是对当代中国文坛写作形式的一种拾遗补缺,但这种创造性的表达也意味着没有榜样可以借鉴。”

  于是,刘传铭无数次地踏访苏州,将自己想象成一条游弋于其中的鱼,完完全全地沉浸其中。“一部好的‘城市传’应当是解码一座城市的钥匙,能解释这个城市的伟大和平凡;其更高的境界是使读者调动自己全部知识储备并激活敏感的温情,和作者一起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嗅,用舌尖品,用手掌抚,用脚步量……真正地全面感知这座城市。”他决定用个性化的表达,来使读者共情,因为在他看来,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出现了泛娱乐化与学究化两种极端,“因此,作者和读者互动、共鸣显得尤为重要。”

  “要在穿越时空的众多历史事件里,找到它们的人文内涵。这个人文内涵不是缩影式的,而是通过一个又一个风物的外形、结构所自然呈现的,是在历史空间里生活的人的故事,是作者对这些人的命运的探索等。”由此,刘传铭完成了这部苏州的“城市传”。在《又见繁华:苏州传》新书发布之际,刘传铭百感交集,“历史是始终在变的,我们要从变化中感受苏州,希望这本书能让大家在心中重新构建一条苏州的历史文化脉络。”

来源:姑苏晚报

来源:姑苏晚报

(感谢刘传铭教授分享本文、组图)

编辑:Linda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