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众善,成天功

北京好皮炎专科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_9278663.html

月兮书记(读《人物志》笔记)#读书笔记#原著的序文,在前面已经读了一段,主要讲说知人的重要性,知人的重点在于辨识人才,只有合适的人才放在适当的位置,才能发挥好作用。下面继续读下去。原文:“天功既成,则并受名誉。是以尧以克明俊德为称,舜以登庸二八为功,汤以拔有莘之贤为名,文王以举渭滨之叟为贵。”天功,本是上天的事业,但君王喜欢以天子自称,那么,天功也就成了君王的事业。天功并不是天子一人完成的,他要靠手下不同才能的大臣,还要依靠千百万的群众,如此,才能完成一项事业。事业既成,就有个名誉的问题,名誉该归谁所有呢?《庄子》中,尧让天下于许由,许由面对这种情况就说了:“您治理天下,天下已经治理好了,而我现在要取代您,难道我是为了名吗?名者,实之宾也。”许由不接受,他不想要这个虚名。名不副实,自然会有祸端;名副其实,也有莫大的好处,这就是名誉问题。接下来举了几个人的例子,第一位是尧帝。克,能够的意思。明,显发,发扬,有人解释为认识,辨识,可能理解不同,这一句在《大学》中出现过,正如明明德。俊德,品德高尚的人,可见,克明俊德的意思是,尧帝以一位能显发高尚品德的人而著称,但如果这样理解,就和上下文不连贯通顺了,还是按照辨识,认识人才来理解解释的比较通畅。第二位是舜帝,尧帝晚年禅位给舜帝,这时,还是公天下的阶段,有德有才的人当天子。登庸。举进,任用。二八,八恺,八元,舜帝手下的十六位大臣,这些人才都是舜帝提拔上来,负责不同职位的。第三位商汤,商朝的开国之君。有莘之贤,即伊尹,商汤娶了有莘氏之女,伊尹当时是奴隶,作为陪嫁进入商国,被商汤发现并得到重用。第四位周文王姬昌,渭滨之叟,即姜太公,周文王在渭水之阳遇到姜子牙,而姜子牙也帮助武王伐纣,成就了一番事业。这一段文字不长,但引用的典故很多,不过,这些典故大多都是耳熟能详。引用典故,是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说明辨识人才、知人的重要性。诚然,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需要许多人一起参与完成,而在选贤任能的过程中,识人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任人不善,常会功败垂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