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刺客传曹沫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xwdt/

曹沫,春秋时鲁国人,记载出于司马迁所书《史记-刺客列传》,为人刚烈勇猛,曾于鲁庄公麾下为将,以劫持齐桓公收回鲁国失地闻名,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刺客。

齐鲁结怨

在《史记-刺客列传》的《鲁人曹沫》一文中,记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刺客曹沫的故事。

曹沫活跃于春秋时期,因勇武善战得以在鲁庄公麾下为将。公元前年,齐国内乱,齐襄公被连称、管至父、公孙无知等人所杀,公孙无知篡位,管仲、召忽保护齐国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国。

公元前年,公孙无知被齐国大夫雍廪袭杀,此后齐国大臣讨论重立君主,鲁庄公支持公子纠继任齐国国君,派遣军队护送公子纠回国,并让管仲带兵堵截公子小白自莒国回齐国。

管仲拦截公子小白时,曾一箭射中公子小白的带钩,公子小白假装倒地而死,管仲派人回鲁国报捷,于是鲁国便慢悠悠地送公子纠回国。而公子小白昼夜兼程,早早赶回齐国,在齐国贵族高、国两氏的支持下成为国君,史称齐桓公。

公元前年,齐桓公因鲁庄公支持公子纠继位并派军队拦截自己而心生怨恨,即位后便出兵攻打鲁国,两国交战于干时,鲁国战败,鲁庄公被迫处死公子纠,并将管仲押回齐国。

齐桓公听从鲍叔牙的建议,没有杀管仲,反而拜管仲为相,此后,君臣同心,励精图治,在管仲主持的变法下,齐国迅速成为春秋各国中最为强盛的国家。此后齐桓公打起"尊王攘夷"的口号,深得当时的周天子周僖王的赞赏。

公元前年,齐桓公再次攻打鲁国,两军战于长勺,鲁庄公听从曹刿的建议,等到齐军一鼓作气三而竭的时候出击,一举击溃齐军,此后齐桓公联合宋国一同进攻鲁国,鲁国与宋国战于乘丘,鲁国再次获胜。

北杏会盟

后来宋国发生内乱,周僖王召集诸侯,将宋国之事委托给齐桓公处理,齐桓公便召集宋、鲁、陈、蔡、卫、郑、曹、邾八国国君在齐国北杏举行会盟,商议平定宋乱,史称北杏会盟。

会盟当天,宋、陈、邾、蔡四国先后而至,而鲁、卫、曹、郑等国却没有来,会盟正常举行,齐桓公向众位诸侯陈述了会盟目的:“既为商定宋公之位,更为匡扶王室,安定天下。”众诸侯听后,赞不绝口。

但当商议推举盟主之时,大家便议论纷纷。按照当时的惯例,诸侯的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尊卑有序,而宋是公国,齐是侯国,据此,理应推宋为盟主。可是,宋公新立,地位很不牢固,对内对外都难以服众。

经一番讨论,大家一致赞成推举齐侯桓公为盟主,因为齐侯代替周天子召集大家聚会,只有他才能真正执行周天子的旨意,使各国各司其职,天下太平。但宋公很不服气,“小小齐侯,妄自尊大,竟敢借着周天子的名义,越位主盟!”于是,在大家登坛定盟之时,宋公毅然带领军队走了。

齐桓公发现后,大发雷霆,决定出兵征宋。管仲劝道:“宋背盟逃归,罪当该罚,但他们不仁信,我们不能不义。况且,眼前还有比伐宋更急的事情等着您去办呢!那就是伐鲁,宋公背盟,但他还是来了,而鲁国连会盟都不参加,根本就是无视主公您。鲁为邻国,不先伐鲁,何以服宋?”齐桓公如醍醐灌顶,采纳了管仲的意见,向鲁发兵。

柯地会盟

鲁庄公无心于政治,面对蜂拥而至的齐国大军,惊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召集群臣商议。可大臣们战战兢兢,毫无斗志,纷纷主张投降。鲁庄公大怒,呵斥道:“国家危在旦夕,尔等却无动于衷,实在枉为鲁国臣子!”就在这时,一名浓眉大眼、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汉子站了出来:“君侯,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臣愿率兵应战!”

此人名叫曹沫,因勇武力大而深受鲁庄公的赏识,被鲁庄公留在身边。鲁庄公闻言怒颜渐展,喜上眉梢:“还是曹沫最忠!”于是,鲁庄公任用曹沫为将军,率兵抗敌。曹沫奋勇抗敌,怎奈齐军声势浩大,鲁军溃不成军,丢盔弃甲。迫于无奈,曹沫只好带着残兵败将,撤回鲁国。

齐国如未饱之饿狼,继续进逼鲁境。鲁庄公焦急万分,火速召见曹沫。曹沫心有惭愧,但又不甘心,决定再次领兵抗齐。鲁庄公仍很信任他,继续任其为将军。于是,数日后,与齐再战,可曹沫再败。又数日后,与齐三战,曹沫三败。

面对齐军的步步紧逼,鲁庄公只好答应齐国撤兵的条件,即割让遂邑之地给齐国,并与齐结盟,成为齐的附属国。按照约定,齐国与鲁国在齐鲁交界之地——柯地举行会盟。

会盟日期将至,鲁庄公焦躁不安:“齐国奸诈,此次结盟,前途未卜啊!”群臣也诚惶诚恐、面面相觑。一片慨叹声中,曹沫上前跪道:“臣三战三败,苟活至今!全蒙君侯仁爱!此次会盟,臣愿同往,保护君侯!如若不应,臣即刻便死!”鲁庄公忙扶起曹沫:“爱臣快快请起,三败之辱,非你所致,皆因齐贼狂妄霸道、凶狠狡诈矣!”于是,鲁庄公让曹沫做将军,与其同行。鲁庄公率领军队,一路奔波,终于到了柯地。

鲁庄公到了之后,齐桓公与鲁庄公在高坛上定下盟约,约定遂邑之地此后归齐国所有。此时突然,台下曹沫手执匕首,冲上高坛劫持齐桓公,左手紧拽齐桓公双臂,右手执利器狠压齐桓公的脖子。台上台下震惊不已,从未遇到过如此场面。

齐桓公惊魂方定,喝道:“大胆狂徒!为何行刺于孤?”曹沫面冷如冰,毅然答曰:“齐国富强,沃土广袤,兵甲强盛。而鲁国贫弱,国土狭小,军士不济。可你们却恃强凌弱,竟三番五次霸占鲁国疆土,辱没鲁国尊严,现在齐国、鲁国是相邻的国家,大王一定要考虑考虑这件事!”

齐桓公仔细衡量利弊后,答应归还鲁之失地。曹沫这才扔掉利器,挺胸抬头、泰然自若地走下高坛,面朝北方和群臣一起坐下,仿佛一切如初。

齐桓公遵守诺言,更改了会盟协议,会盟终于在和平中结束。但盟约签订后不久,齐桓公愤愤不平,想要毁约。管仲忙劝道:“不能这样。贪图小利来使自己快意,在诸侯中失去信义,失去各国的帮助,不如给他。”齐桓公最终听从管仲的建议,归还了侵占的鲁国土地。

名留青史

至此,鲁国收回因战败割让给齐国的土地。鲁庄公大赏功臣曹沫,全国上下,举国欢庆。鲁国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内,长治久安。而曹沫因“以一劫之功反三败之耻”而声名远播,传诵至今。诗云:“森森戈甲拥如潮,仗剑登坛意气豪。三败羞颜一日洗,千秋侠客首称曹。”

而齐国虽被迫归还土地,但齐桓公遵守诺言,表达了王命与盟约的神圣不可侵犯,使各诸侯纷纷依附于齐国,天下皆曰:“鲁君,齐之仇也;曹沫,齐之贼也。齐侯信於仇贼,又况於非仇贼者乎?”。在柯地会盟后的短短两年内,臣服于齐的小国达31个。公元前年,齐桓公再度召集鲁、郑、宋、卫、陈等国在鄄地会盟,齐桓公主持会盟,正式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真可谓“失之东隅,得之桑榆”!柯地会盟,也因曹沫之勇、管仲之智、桓公之信,而成为一桩千古美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9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