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翘楚,众人伯公
——纪念古剑锋先生百岁诞辰
黄玉香
古剑锋先生是广东省梅县专区五华县人,我的老家也是广东省梅县专区的大埔县,同是客家人氏,故说我们是老乡。上世纪70年代初,他的三儿古广祥到那大二中就读高中,吾授其语文,可说剑锋先生是我的学生家长。当年我们就认识了——是近半个世纪的老友了。
古剑锋先生(--)
当年我们都还较年轻,各自忙于自己的工作:他是一位医生,忙于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工作;我是一位老师,亦忙于相夫教子、教书育人的事儿。所以,当年我们是很少有机会坐下来闲聊的,直至90年代初我们都退休了,才有时间座谈聊天呢。
古老先生在那大东风街有一间“古剑锋公馆”,他退休后与太太就居住在那儿,离我家不远,约有一公里多吧,所以我常常步行到他那儿去,与他们座谈聊天,才逐步了解到他的家世及其为人处世之性格。
老先生是个闲不住的人,真是个“不老松”,当时已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了,可我每次到他家,都看到他在忙碌着,他的整个大厅都堆满了书籍、报刊和他的习作稿件。我坐下后,要等好几分钟,他才能停下来与我座谈聊天——他是个很健谈的人,坐下后就滔滔不绝的与我聊他的家世和儿孙的情况。有一次正遇到他在写古氏家谱,他已写好了草稿,并打印出初稿,就拿一份给我看了,从他的族谱家谱和闲聊中才逐步了解到他家的基本情况。
年,古老先生率团出席马来西亚会议
剑锋先生于年农历8月初九日出生于广东省五华县的一个小村庄,正宗客家人氏;年经广东省卫生厅分医院做医生;年旅居香港,赴港后成立“古氏医馆”,医院任教。直至年退休后再回到儋州定居。他赴港后做了许多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和嘉奖。剑锋先生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还热心于公益事业,据古日桃先生在《不老松》一书的序言中介绍:古先生虽然身在香港,却心系家乡,他经常带儿孙回乡祭祖,并带头出资修祠堂、建凉亭、修桥铺路、捐资建校。经他带头修复的祖墓、祠堂就有二十多处,建筑凉亭五处,还捐资在自己的家乡建了一座“古耀南教学楼”,受到家乡群众的赞誉。
中外名人为古老先生题赠的各种证书及贺词
古家是一个大家庭,剑锋先生生育7男2女。在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经济较为困难时期,古老先生要把这群孩子拉扯大,实是困难不小的,可他们夫妇硬是坚持勤俭节约,含辛茹苦地把儿女们都拉扯长大成人。古老先生教子有方。并个个都培育成才——所有儿女均读到高中毕业以上,其中四个大学毕业,三人分别留学澳洲和加拿大。一个孩子曾任海南省政协委员,两个担任儋州市政协委员。特别是他的三儿我的学生古广祥更有出息,他是香港新闻出版社社长,艺术家智库主席,曾任海南省三亚市政协第一届委员,海南省政协第二、三、四届港澳委员。剑锋先生的每个孩子都为社会为国家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他真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古老先生旅居香港前与在琼子女留影
剑锋先生是个事业心很强的人,他已是耄耋之年的老人了,可他仍每天废寝忘食,笔耕不缀。有亲戚朋友劝他该安享晚年了,可他说:“革命尚未成功,我辈仍需努力”。他博学多才,经验丰富,退休后就到处收集资料,撰写了《中外客家杰出人物志》、《世界古氏谱》、《客家渡琼史记》等著作。我还记得,90年代初期我们民进几位同志在那大周围寻找办学的用地,他也在忙于寻找一块土地,医院,可后来他对我,那大的土地太贵了,没有办成。据了解,后来他到白沙县去购买了十来亩土地,兴建医院……真是个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不老松呀!
年,古老先生夫妇摄于香港元朗家中
古剑锋先生于年农历十一月初六日在海南儋州与世长辞,享年93岁。可是当时我没有收到这噩耗的信息,没有前去为古老送行,深感遗憾,现趁古老先生百年华诞之际,特撰写此文,以表怀念之情!
年8月26日
作者简介
黄玉香,祖籍广东省大埔县,出生于三十年代儋县那大镇,现年已87岁。
曾任以下公职:海南省第一届人大代表、儋县第二届、第九届人大代表;政协儋州市第五届常委、民进儋州市委员会第二届主委;丹阳学校第一任校长(-)及第一、二任董事长(-)。曾在那中、二中、原师范学校任教。
编著作品有:《丹阳学校成长纪实》、《高风》、《朱广林诗文选集》、《岁月留香》、《拾贝录》等。
图文作者黄玉香责编常小靠审核古广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