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年到除夕,祖辈流传下来的这些习俗,你

百家号文史领域春节特辑独家供稿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节日不少,端午、重阳、中秋等等。但是要说到节日的盛大、隆重和热闹,那非春节莫属了。春节的历史悠久,据说是古时候年头岁尾举行的祭神拜祖的活动,但经过千百年的变迁,留下来的习俗都是民族的精华,那么从小年到除夕的这些习俗,大家都知道多少呢?腊月二十三,俗称“小年”,也就是说从今天开始,就正式的进入春节倒计时了。辛苦劳动了一年的百姓们,为“过大年”开始准备着,在“小年”的这天每一户人家都要拜祭“灶神”,奉上富有深意的灶糖、糖饼这些贡品。祈求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可以说些好话,用灶糖将灶爷的嘴粘上,这样就说不了坏话了。腊月二十四在北方叫“扫房”,南方就叫“掸尘”日。“尘”与“陈”同音,是除旧迎新的意思,将“霉运”、“晦气”全部扫出门。这一天老老少少齐动手,将家里的里里外外收拾得干干净净,房顶的蜘蛛网,墙壁上蒙了一年的灰尘,全部都要洒扫。腊月二十五,是玉皇大帝下凡视察工作的日子,家家户户都磨豆腐,表示过得很清苦,玉帝见此情景也就不便多惩罚。古时候的生活还没有现在这么安逸,有的穷苦人家过年没有什么上得了台面的吃食,便用豆腐渣代替。除了接玉皇之外,还有“赶乱岁”、“照天蚕”等习俗。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古时候平常人家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吃上猪肉,有条件的人家杀猪宰羊准备过年,条件一般的也要去集市上割一大块猪肉。在集市采买蔬菜,孩子们新衣服,女孩的发饰、鞭炮。接待亲戚用的烟酒茶等等。总之这一天的集市上是好不热闹。腊月二十七,洗洗去晦气,在洗衣服床单之外,也要洗澡寓意将这一年的晦气洗净,祈福迎春。还有民间的说法如果是二十六洗澡的话,那会将自己的福禄寿洗去,来年就得不到好的运气和福祉。腊月二十八,把面发,北方的主食是面食,所以蒸馒头或者是豆包之类的,南方则主要是糕点类的,所以打糕等等,出了这些还会贴窗花,最开始的习俗是用桃木镇压鬼邪的。在古代桃木被喻为五木之精,用来驱逐恶鬼,后来就演变成了贴窗花、年画之物。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供。中华民族讲究的是百事孝为先,所以上坟祭祖非常隆重,必定是这个家族德高望重的祖辈携众老小拜祭祖先。这天也叫小除夕,在没有年三十时,今天就会被当做除夕。腊月三十,除夕是热闹喜庆的一天,将门神、春联、年画贴上,红红的大灯笼挂起,百姓要迎新除旧,到此旧岁除去,消除灾害祈福新岁。在秦周时期,皇帝会特意的下旨在皇宫里举行“跳钟馗”的仪式,十几个武士击鼓,寓意吓退作祟的恶鬼。在除夕之夜还有守岁的习惯,民间的说法叫“熬年”。从天刚刚擦黑,点上灯开始入席吃年夜饭,这顿饭要慢慢的吃,有的大家族甚至都要吃到深夜才会散去,但终夜不睡,一直到天亮,这便是“守岁”。一天两岁说的就是除夕之夜,一般新旧之交替都在半夜时分。春节的习俗从古至今传承千年,经过各地不同的风俗习惯,其中杂糅了各地不同的民族特色,内容丰富多彩。随着春节的临近,这些习俗你都知道了吗,快快告诉小伙伴们,一起喜迎新春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