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的洪武年间,有一位名叫王武的年轻匠人,继承了家族世代传承的木工技艺。
正值青春年少的王武,某日听闻杭州府上的富户们计划着一场豪奢的园林建筑。他心想着,若是能去那儿施展一番手艺,或许能比在乡间多赚得几文钱。
这想法在王武心中生了根,他便在当夜与父母商量。王老匠人沉吟片刻,认为这趟远行对王武来说是个学习的良机,杭州定有众多匠人聚集,正好可以交流技艺。
王武喜出望外,得到了父亲的首肯,那一夜他便开始收拾行囊。不多日,他便背起行囊,告别家人,踏上前往杭州的旅程。
但王武年轻气盛,急切想抵达目的地,却因缺乏经验而在途中迷了路。夜幕降临,四下无人,他才开始感到焦急。只见周围山林茂密,他便决定爬上树梢,暂作休息。
在树上的王武心神不宁,正当他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走错方向时,远处山坡旁忽现灯光,隐约还有人进出的身影。他定睛一看,那里似乎有家客栈。
这家孤零零的客栈,在夜色中显得分外醒目,店内灯火通明,而外部则一片荒芜。伴随山间的虫鸣和树响,给这处驿站增添了几分神秘感。王武无心细想,只想找个地方歇息。
他走进客栈,发现里面已坐着各式各样的人:有身着华丽的商贾,有手持钢刀的镖师,还有满脸皱纹的朴实老农,他们都是这夜的过客。
在那个古老的客栈里,王武刚一落座,店小二便热情地迎了上来,让他点菜。不久,饭菜被端了上来。但当王武看到桌上的食物时,他惊呆了。
饭菜已经变质,发黄发臭,恶心的气味扑鼻而来。王武立刻用手掩住口鼻,年轻人特有的怒火瞬间涌上心头。他愤怒地叫住了上菜的店小二。
“小二哥,的经营之道应该是诚信为本。我看店里的客人络绎不绝,难道是看我是外地人,就欺负我,把坏掉的饭菜卖给我吗?这样的行为对你店的声誉可不好。还是快把好的饭菜端上来吧。”
王武以为自己的话会让店小二感到羞愧,但店小二却愤愤不平地回答:
“客人,你这话可就过分了。我们八仙客栈一直以诚信为本,这在周围的声誉非常好。否则,附近的行人怎么会选择在这里投宿?你如此无理取闹,不会是想敲诈我们吧?”
店小二的话刚落,店内其他人就开始大笑起来,都认为店小二说得有理。他们还叫王武去看看他们的饭菜。王武好奇地走过去,发现每张桌子上的饭菜都是一样的发黄发臭,有的甚至黑乎乎的,看不出原来的食材是什么。
在王武心中涌起一股不安的感觉,他原本以为只是一桌的饭菜出了问题,或许是店家的疏忽。但当看到所有人都默许这种状况,他开始深思。王武仔细观察起店里的客人,这一看几乎让他惊恐万分。
客人们的脸色苍白,嘴唇没有一丝血色。有的人甚至欢天喜地地吃着那些发臭的饭菜,吃完还满足地说味道正宗。
店小二看到大家都支持他,便感激地鞠躬致谢。他的动作却让王武发现了更为诡异的事情,店小二的双脚似乎并未触地,而是悬浮在地面上移动。
王武自幼跟随父亲学习木匠技艺,也听父亲讲述过许多奇异的故事。他此刻已经意识到,自己可能误入了一家鬼店。心中慌乱的王武赶紧拿出铜钱放在桌上,提起自己的包裹,准备逃离这家客栈。
就在王武即将踏出门外的时候,一位身高九尺的魁梧大汉走了进来。他瞥见王武,心中不由得惊疑起来:“我们客栈今天怎么来了个外人?我们在这里过得好好的,如果让他跑了,把那个老道士引来,我们的好日子可能就到头了。绝不能让他离开。”
带着这样的想法,壮汉将王武逼回了客栈内。只听客栈的小二喊了一声“刘老板”,随后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他。
刘老板听闻后,破口大骂王武不讲道理,坚决不让他离开,甚至还让他永远留在店里做苦力来赎罪。王武自然明白他的意图:刘老板是想把他也变成鬼魂,这样一来,他们的秘密就永远不会泄露。
虽然王武心中充满了恐惧,但他并没有被吓倒,反而开始冷静地思考对策。他知道木匠的工具可以用来驱赶鬼魂,但他看到店里的人数后,又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他思绪纷飞之际,他想起了母亲临行前的一个动作,那个动作给了他希望。王武急忙打开包裹,拿出一幅画作。
当这幅画被拿出后,店内正坐着的其他二十多个鬼魂纷纷转头看向王武,他们感到那画像带来了一种压抑感,让他们感到极度的舒适。
王武看到众鬼的反应,心中暗自欢喜,看来这件宝物确实对鬼魂有效。他立刻将画卷展开,装作不知情地对店内的众鬼说:“各位请看,这是我家的传家之宝,由金光寺的住持亲手所绘的钟馗捉鬼图,今天我们有缘相遇,就让大家一起欣赏一下这位高僧的手笔。”
画卷上的钟馗栩栩如生,正揪着一个恶鬼在地上拖行。店内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一众鬼魂紧紧盯着钟馗的画像,担心这位鬼王下一刻就会从画中走出来。
原本站在王武面前的刘老板不禁后退了几步,他强装镇定地问道:“我看你这个年轻人穿着朴素,怎么和金光寺的住持有交情,难道是请街上的画家帮忙画的吗?”
原来,钟馗图并非寻常画家所能绘制,而是需要那位得道高僧亲自操刀,方能发挥出震慑妖邪的威力。刘掌柜的一番话,显然是想探询王武的真实身份。然而,王武并未揭露他的意图,反而以一脸的笑容回应道:
“刘掌柜,你有所不知,我家族本是木匠世家,到我已经是第五代传人。这幅钟馗捉鬼图,是我祖先在百年前到金光寺修缮寺庙时,因手艺出色,得到了住持法师的赞许,最终在结算工钱时,我祖先并未要求金银,而是向法师求得了一幅钟馗捉鬼图。这幅画一直被视为我王家的传家宝,代代相传,珍藏至今。”
“我母亲在我临行前,将它放入了我的行囊,以防路上遭遇不测。幸运的是,我一路走来,并未遇到什么恶鬼,所以这幅画一直未曾启用。今日之事,纯属意外,还请各位前辈海涵。”
刘掌柜闻言,心中明了王武已经看穿了他们的真实身份。他本想将王武永远留在身边,做个伴,但看到他手中的钟馗捉鬼图,又心生敬畏。
这位金光寺的住持,乃是得道高僧,谁知道他会在这幅图中施加何种神秘的法术。若是因为这幅画,自己的魂体受到损伤,那可真是得不偿失。
想到这里,刘掌柜立刻恢复了商人的精明和圆滑,他脸上露出了一个假笑,开口道:
“既然如此,那今日之事就此作罢。想来你只是性子急躁,不懂世故,并非有意找茬,指责我家的饭菜变质。然而,因为你这一闹,店中的客人们难免会心生不快。大家都吃着同样的饭菜,你却显得格外高贵。我们开店本希望能吸引更多客人,自然不能忍受别人的无端指责。今日的生意就此打住,你还请速速离开我的客栈。”
王武听后,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能离开这里自然是最好不过,他生怕自己无法走出这家客栈。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捧着钟馗捉鬼图,退出了八仙客栈。
出了客栈,王武不敢逗留,立刻快步朝来路走去。幸运的是,当晚月色尚明,一路走来,并未遇到什么险阻。想到这里,王武心中暗自庆幸,野兽对于危险的预感极为敏感,它们应该也是感受到了这里的不寻常,所以并未出没。
王武一路跌跌撞撞地跑了一个多时辰,终于在一处小村庄找到了喘息的机会。他紧急敲门,不等屋主回应,便急切地说明了自己的身份和来意,以免引起误会。
屋中的主人李老汉听闻王武的解释后,迅速开门,将这位惊魂未定的年轻人请入屋中,并递上一杯热茶。在安抚王武的同时,李老汉询问了他夜间行走的原因。
王武于是将从八仙客栈的遭遇一一道来。李老汉年逾六旬,是村中德高望重的李老汉。他听闻王武所言,惊异不已。原来,八仙客栈在三十年前已经因为山体滑坡而消失,那地方早已被埋葬。客栈曾为过往商旅提供方便,却没想到一场大雨后竟遭此横祸。
李老汉沉思片刻,说道:“我原以为那些鬼魂早已投胎转世,谁知道他们竟然还留恋人间,不愿离去。这件事我得告知本地里正,让他召集乡老们商议,最好请个道士来超度这些鬼魂,否则将来要是引发鬼灾,可就麻烦了。”
他又对王武说:“你出门在外,得注意安全。我知道你急于赶到杭州府,但只有保住了性命,才会有未来的希望和机遇。巧的是,我也是一个木匠,明天打算带着两个儿子前往杭州府,到时候我们可以一同上路,也好让你路上不至于孤单。”
王武听后大喜,当天晚上就在李老汉家休息了一夜。次日,他跟随李老汉出发。四天后,他们抵达了杭州府。恰逢各府管家征召各类工匠修建房屋,王武几个木匠很快找到了工作。
一年后,王武带着赚得的五十多两银子回到了家中。父母得知他在八仙客栈的遭遇后,吓得冷汗直冒,但看到王武经过历练后变得更加成熟稳重,他们心中又充满了欣慰。
结语:
王武首次独自远行,缺乏经验,因此没有注意到路途中的异常迹象,最终不幸进入了八仙客栈,几乎丧命于店中的鬼魂之手。幸运的是,他最终在危急时刻机智地找到了鬼魂的弱点,利用钟馗捉鬼图吓退了它们,才得以逃脱生死一劫。
因此,出行时务必关心自己的安全,夜间避免走那些偏僻无人小路。若是有同行之人,最好与他们一同前行;若是独自一人,也应时刻留意周围环境,选择信誉良好的旅店投宿。警惕之心不可无,这句话再次验证了其深刻的道理。
虚构故事,感谢大家的阅读。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