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田琳
陈安峰在参加黄山举行的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上获得冠军。
陈安峰正在为弟子辅导武术动作。
每天清晨,在五指山公园文化长廊南侧的一片空地上,总有很多晨练的人在练功,有舞剑的,有练棍的,有练九节鞭的。人群中有一位满头白发的老者,一身黑色练功服,正在指导他们练习一个个动作。走近前看,他精神抖擞,眼睛炯炯有神,说话声音铿锵有力,步伐扎实稳健。再一听,练功的人无论多大年纪都抱拳尊称他一声师傅或是师爷。原来这位老者正是少林三晃膀大洪拳92代传人,年接任少林三晃膀大洪拳门派的掌门人,他叫陈安峰,曾获第五届、第六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冠军,现为国家二级裁判、一级武师,年被收入中华武林人物志。
采访是在其家里进行的,老人住在南山区。记者一进门,只见客厅红木沙发的背景墙上,挂着一幅“武术世家”的匾额,繁体书法卷“传承国粹”“弘扬武术”分别挂在两侧。沙发对面放着一个古色古香的红漆兵器架,架子上放置着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兵器,让人一下就感受到了浓浓的武术氛围。寒暄过后,陈安峰在书柜中拿出大洪拳三晃膀拳谱,向记者谈起了陈家四代练大洪拳以及自己5岁习武的经历。
立志:继承祖训苦练功夫
据了解,少林三晃膀大洪拳,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拳术,历史悠久。宋、元、明时期在黄淮流域广为流传。到了清朝,清廷侍卫李泰将三晃膀大洪拳带到被称为“武术之乡”的江苏徐州沛县,将拳法发扬光大,并收徒将此拳法传至后人。
陈安峰的曾祖父陈广兴自幼喜欢武术,练得一身功夫,有时间他就教给其长子陈瑞清习武练功。当时江苏省沛县有一位叫邓洪先的三晃膀大洪拳名师(三晃膀大洪拳89代传人),经人介绍,陈广兴就把其长子陈瑞清送到邓洪先家拜师学艺。陈瑞清不畏艰辛,刻苦练功,在师兄弟里面可谓出类拔萃,功夫最好。邓洪先老拳师一看陈陈瑞清天生是个练武的人才,便将女儿许配给他,并亲自传授武艺,陈安峰的祖父陈瑞清由此成为第90代传人。陈瑞清又将大洪拳传给其儿子陈兰军,并继任第91代传人。陈兰军的儿子陈安峰从小习武,后来也就成了三晃膀大洪拳的第92代传人。
陈家是武术世家,每天晨起与晚饭后,祖父、父亲和叔父们练武的情形,陈安峰从小就耳濡目染。5岁时,父亲陈兰军开始教他习武。每天3点起床练功,练倒立、蹲马步、站桩、练拳法,从未间断。直到年,沛县因遭受自然灾害,陈家孩子多,粮食短缺,陈兰军想终止儿子习武,以维持全家人的温饱。祖父陈瑞清得知后,就将身为长孙的陈安峰接到了自己的身边,祖父说:“这孩子是练武的好苗子,能吃苦,停了就浪费了。”于是,陈安峰从10岁开始又跟着祖父习武。祖父对他说:“人要立志,不立志万事无成。拳一天不练不行,必须天天练,坚持不住就是半途而废。”陈安峰始终谨记祖父的教诲。
陈瑞清的徒弟众多,但陈安峰是最有灵性的一个,甚至是个武痴。他每天都不辞辛苦地练功,晚上睡觉都在练招式,经常把祖父惊醒。为了练好功夫,陈安峰的身上留下了足有一百多处伤疤。有一次,他和祖父对练器械,他持枪,手慢了一步,祖父持刀手快一招,刀刃一下劈在他的头上,顿时鲜血直流。即使这样,祖父只是从屋里拿出金创膏给他抹上后,二人又接着对练。一次,祖父领他到乌鲁木齐教徒弟,途中他偶感风寒,持续高烧,但仍没耽误练功。当时祖父心疼地一把抱住陈安峰哭了,还抚摸着他的头说:“好孩子,你一定能成大器。”
祖父不仅倾囊传授武艺,还不断地磨练他的意志和耐力。15岁时的陈安峰,武艺已远远高于同龄人。当时江苏省曾举办传统武术比赛,比赛地点就在沛县,祖父让陈安峰的父亲和叔父以及他的徒弟都去参加比赛。陈安峰也想去比试比试,结果祖父说什么也不让他去。祖父对他说:“你现在还小,比赛取得成绩肯定会骄傲,这对你的心性和耐力都不好。”当时的陈安峰非常不理解,委屈地说:“您不让我参加比赛,我就不练了!”祖父训斥道:“你要有高远的志向,除去内心的浮躁,要比就上更大的赛场上去比。”为此,陈安峰一连几天都没缓过劲儿来。过了很长时间后,陈安峰才理解祖父对他的良苦用心,并在祖父跟前立下誓言说:“我一定能给您拿个世界冠军回来!”
遂志:继任掌门夺得冠军
陈瑞清精通多门派拳法,熟练各种武术器械,有武林奇杰之称。作为三晃膀大洪拳的掌门,老人武德高尚,收徒三千,遍布全国各地,深受乡亲爱戴。
年,陈安峰的祖父被徒弟请到鹤岗传授武艺。“文革”期间,他们回到了老家沛县。年,陈瑞清带着陈安峰再次来到鹤岗。当时陈瑞清对他的徒弟们说:“现在处于文化大革命期间,我的大孙子文化课我能供他到高中,武术我能培养他达到大学水平。”当时,陈瑞清收徒,陈安峰就可以代祖父教他们。年,鹤岗举办了一次武术大赛。21岁的陈安峰经过祖父同意,第一次参加了比赛,表演的是七节鞭、流星锤、火流星。在赛场上,他精神抖擞,力道刚劲有力,步法纯熟,软器械耍得是炉火纯青。比赛第一天,他就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第二天上场时,他还没开始表演,掌声就响起了。第三天他和祖父一起上场,掌声雷动,轰动全场。最终,他获得了那场比赛的冠军。祖父对此并没有太多夸奖,反而教导陈安峰习武绝不可以武欺负凌弱,要用一身武艺扶贫济世,保家卫国。陈安峰没有骄傲,谨遵祖父的教诲,并坚定了自己夺得世界冠军的信心。
年,陈安峰回老家沛县结婚。年,陈瑞清的徒弟强烈邀请陈安峰回到鹤岗继续教他们。于是,陈安峰辞别祖父,带着妻子回到鹤岗生活。陈安峰每三年会回老家探亲一次,单位每次给一个月探亲假。每次回乡,他都会和祖父在一起研究武术、讨论内功。年,96岁的祖父陈瑞清去世时,他悲伤至极,放下手中的一切,回老家奔丧。他从小跟祖父习武,和祖父有着很深的感情,祖父言传身教,教他如何做人、做事、习武、立世,祖父的逝世对他打击非常大。在接下来的两个月里,他都吃不下饭,瘦得不像样子,每天早起练功都会想起祖父教他习武的场景,以致泣不成声。
在办完祖父的丧事后,根据祖父的遗愿,陈安峰接任了三晃膀大洪拳的掌门,当时还举行了隆重的接任大典,围观人数达上万人。继任掌门后,陈安峰重任在身,回到鹤岗后,他继承祖父的遗训:练武先练德,恪守门规,鼓励本门弟子勤练武功。
年,陈安峰从南山矿退休了。那个夺世界武术冠军的梦想,依然一直藏在他的心里。年,他到安徽儿子家住,这才有机会参加了在黄山举行的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陈安峰经过县、市、省的层层选拔赛,从多名武术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随后他参加了由安徽省体育局组织的集训,经过三个月的集训,他在年的11月7日至11日的比赛中,用兵器中难度较大的软器械——双头绳标参赛。比赛中,原本柔软的绳子在他的力道下,时而如剑,时而如刀,时而如直棍,更加绝的是他用嘴咬住绳子,用牙发力挥绳,更是刚劲有力,精彩十足。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的参赛者都是来自各个门派的高手。当时,陈安峰60岁,他参加的组是41岁到60岁,他的体力占劣势,要想打败对手,不仅需要多年练就的功夫,也需要心理素质和体力。但这些不利因素,陈安峰都一一克服了,最后他以9.27的高分,夺得了软器械组的冠军。当他握着世界冠军的奖牌时,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他儿时立下的志愿终于实现了,他没有辜负祖父多年的培养。次年的清明节,他带着奖牌和证书来到祖父碑前长跪还愿。
传志:撰写拳谱弘扬瑰宝
陈家习武,目的是强身健体、保家卫国,将习武先立德当做门规,要求门徒尊师重道,爱护同门。想成为三晃膀大洪拳的门徒,必须接受近一年的品德考察期,经陈安峰签字后才能拜师。有一次,新疆的一个拳击手知道陈安峰武艺高强,前来试探,刚见面就拳冲面门,陈安峰手疾眼快用大洪拳的盘肘势将拳盘开,这个拳击手胳膊竟疼了一个星期。他对陈安峰十分佩服,想拜其门下,却被陈安峰当即拒绝:“你不尊重老人,无德不配学武!”
练武之人讲究一个“义”字,陈安峰在平时的生活中,就如一个普通人一样,不骄不躁,但是“义”字始终在心。20年前的一个夜晚,他下班后乘小火车回家,一个漂亮的女孩急匆匆地跑到他的前面,拦阻了去路,称自己被四个流氓骚扰,请求他帮助。陈安峰看到女孩身后果真有四个彪形大汉,衣冠不正,正盯着女孩儿看。一般人见此状肯定是拒绝,一身武艺的陈安峰,丝毫没有拒绝,四个流氓想上前要抓女孩,陈安峰大喝一声,四人见陈安峰力度不凡,赶紧落荒而逃了。随后,他将那个女孩一直安全送到家。这样扶危解难的事情,在陈安峰身上屡见不鲜。他是这样做的,他也要求自己门徒这样做。
自古习武规矩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很多武林绝学只有入室弟子才有机会继承。现在陈安峰为了将三晃膀大洪拳继续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受益,强身健体,他打破陈规,广收门徒。他的徒弟中年龄最大的66岁,年龄最小的只有13岁。如今,他的徒弟遍布全国,已达余人,经他传授的上千人。他收徒不分身份高低贫富,只看人品。他的徒弟有工人、农民、小商贩,也有大学博士、企业家。他是严师,即使不在身边传授,也要求徒弟上传练功视频。他爱徒如子,将每个徒弟都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
武术中华民族的瑰宝,它展现的不仅仅是击技本身,更是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陈安峰深知自己责任重大,由于他的祖父当年都是口传招式和气功心法,他则将拳法和招式凭借记忆和心得全部整理成册。他每天除了坚持练功教授徒弟,处理本门事务之外,还付出大量的精力对三晃膀大洪拳武功秘籍进行整理。他还经常到全国各地讲授武德,传授武艺。如今,66岁的陈安峰最大的心事,就是不能让少林三晃膀大洪拳在他手里失传,他要让它在中华民族瑰宝中继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