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52岁的丁海峰出现在《武松血战狮子楼》中,他再次饰演了武松,这距离98年他在《水浒传》中出演武松一角已经过去了23年。可能许多年轻的观众们并不了解,丁海峰对于那一代《水浒传》电视剧的观众意味着什么。
《水浒传》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他的小说极为精彩,里边的人物性格特点鲜明,故事精彩曲折,从小说的角度讲,《水浒传》的类型使它很容易出彩,而从电视剧的角度讲,《水浒传》人物众多,光是梁山上有名有号的好汉就有位,而电视剧的篇幅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如何将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故事全部精彩地呈现出来,这就成为了摆在导演张绍林面前的一道难题。
作为央视出品的电视剧,主创人员也可谓兵强马壮,大家一起商量了一个解决方案,既然我们不能把《水浒传》中所有的人物和故事全部照顾到,那么我们就将“笔墨”用在那些老百姓们最耳熟能详的重头戏方面。林冲夜奔、醉打蒋门神、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武松杀嫂、野猪林、杨志卖刀、李逵劫法场、武松打虎等等。只要把这些家喻户晓的“名场面”诠释到位了,那水浒传整个的氛围和气质就营造出来了。
那时候的演员也真是敬业,导演一声令下,那是上刀山,下火海,毫不犹豫。然而在众多经典场面当中,“武松打虎”是给观众们留下印象最深刻的,当然也是最“玩命”的。我们常说刀枪无眼,但那时候的演员,多少都算个武行,真摆弄起兵器来手里也还是有谱儿的。可演员知道深浅,老虎它知道什么,甭管你是多大牌的演员,在它眼里也不过就是一顿夜宵或下午茶而已。
谁都知道拍戏得充分利用特技和道具,而在导演看来,“武松打虎”这场戏可能是《水浒传》中最出彩的,它可能成就一部《水浒传》,也可能毁掉一部《水浒传》,成败便在此一举。于是导演张绍林冒出了一个疯狂的想法,他要找一只真老虎来让饰演武松的丁海峰来打。道具老虎不解气,假的永远真不了,真的也永远假不了。
自电影工业普及以来,《水浒传》和“武松打虎”的相关戏剧和影视作品数不胜数,尤其是被称为“东方好莱坞”的香港,论影视艺术的底蕴和影视工业的发展经验,我们可能比不上它们。但我们仍然有机会通过努力拍摄出一部区别于之前《水浒传》的真正精品。
当时饰演武松的丁海峰还因这出戏而被剧组买了10万元的保险,随后剧组的工作人员在无锡的动物园里借了一只老虎让武松来打。
为了保证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导演选择了清场,只让丁海峰和老虎在摄影棚当中,外面用铁栅栏围起来。这样的场景让人们想起了古罗马的斗兽场。后来在电视中我们所看到的那些草丛和树木其实都是被圈在铁栅栏之内的。
丁海峰至今记忆犹新,拍摄时用的第一只老虎叫“欣欣”,是一只三岁的成年东北虎,异常凶猛,大伙谁看见都害怕,这只老虎要让他撒了欢,咱这武松就给它打了“牙祭”了。随之剧组又借来了第二只老虎,名字叫“巴三”,是一只三岁的孟加拉虎。
丁海峰回忆,这只叫“巴三”的小老虎比较活跃,心情好的时候可以和人拍照片,但是真发起脾气来也很吓人,有几次经历都让他感到腿软。
当然,剧组也不是完全乱来,在和动物园的驯兽员沟通过之后,他们决定先让老虎吃个半饱,这样一来风险就降低了许多,当然,按照驯兽员最开始的建议是要让老虎吃饱饱的再进行拍摄,这样是最安全稳妥的办法。但吃饱了的老虎它不动弹呀,为了制造出武松和老虎激烈打斗的场面,老虎必须还要对眼前的猎物多少有一点欲望。
尽管这只老虎有3岁,还不算是真正大的老虎,可瘦死的骆驼它也比马大呀,这只大猫相对于人类来说仍然算是撼天动地,丁海峰抱住它的腰之后根本做不出太多动作,只能等待老虎自由发挥演技,它跳起来的时候差不多有一人多高。
因为担心老虎会用爪子和牙齿撕咬丁海峰,导演还做了另一手准备,他们在丁海峰的戏服里边塞了一层厚厚的衣服,令人心有余悸的是这件厚衣服还真派上了用场,当时老虎把丁海峰的胳膊叼住,进行把玩,里边那层衣服就直接被撕坏了。
当然,聊到这些的时候丁海峰今天自己会觉得很自豪,当时演起来有多危险,今天看起来就有多传奇,但丁海峰也说过,当时也是年轻,换成今天的自己,大概他是不可能再去冒这个险了。
如今,丁海峰也搞明白了一件事,小说就是小说,永远都别当真事看,打虎这件事,根本没戏,别说自己一个假武松了,就是真武松来了也是小老虎的盘中餐。所以用丁海峰的话讲:人和老虎面对面的时候,谁是‘好汉’?老虎才是‘好汉’。
丁海峰以及众多的梁山好汉们用自己的努力与付出造就了一代经典的98版《水浒传》,而通过这件事我们也能够看明白一个道理,作为一名演员,如果只有天分而没有牺牲精神,那么他也只能是一个平庸的演员,而一名演员虽然没有天分却有牺牲精神,那么他会是一名敬业的演员,而当一名演员有足够的天赋,并且还具备着一定的牺牲精神,那么他就是一名表演艺术家。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表演艺术家,但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一名敬业的演员,至少丁海峰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