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王戎的抠门一个人能吝啬到什么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特效药 http://pf.39.net/bdfyy/bdfyw/

大家小时候一定听过王戎识李的故事吧。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篇出自《世说新语》的文章译成白话文入选了语文课本,这个会观察、爱思考的孩子,给我们留下了少年睿智的美好形象。想必大家都对王戎这位聪明小朋友的形象印象深刻。

对长大成人后的王戎,《世说》就显得不那么友好了。《世说新语·俭啬》章中有九条描绘吝啬鬼的故事,王戎一人就占了四条。严重怀疑世说新语的作者是不是特别不喜欢王戎啊,这么用力黑他。

被记录传世的王戎吝啬的故事有四则:

一是说“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侄儿结婚,只送了一件单衣作礼物,事后还要回来。

二是说“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书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既显贵又富有的王戎,他的财富洛阳城里无人可及,契约账簿很多,常和夫人在烛光下摆弄筹码来算计。

三是说 “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万。女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女儿结婚时借了他的钱,不还钱就给脸色看,还了钱后才缓和。

好吧,这三件事暂且抛过,第四件可就有些说不过去了。

第四则是说“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意思是说:王戎家有良种李子,卖李子时,因为怕别人得到他家的良种,总是先把李核钻了再卖。这个故事让人诸多质疑,这是真的吗?把核钻了的李子还卖得出去吗?再说了,这么多李子,要把其中的核一个一个钻了,那得花多少时间啊?李子能卖多少钱不得而知,估计钻李核的人工费也够卖李子钱了。

也许,这些关于王戎吝啬的传言无非是他在自黑。在那个政治动乱的年代,想要得以生存,表现得肤浅一些或许才是最好的选择,这正是一个有谋略的人的处世之法。就像萧何为了不使刘邦起疑心,故意装成贪婪敛财之状是一个道理。要不然以他如此之“俗”,怎能位列竹林七贤,与高士齐名?而且,在王戎的父亲去世时,许多旧部下送来助丧财物,累计多达百万钱,他却分文不取,全部退回,不仅没有辱没父亲的声望门楣,也显现出真正的名士风范。真正吝啬的人可能做到这一点吗?可见王戎是个有大智慧的人。

但不得不说,《世说》中寥寥数笔,刻画的这个抠门形象,不但西方的四大吝啬鬼:夏洛克、葛朗台、阿巴贡、泼留希金甘拜下风,就连临终前手指灯草的严监生也该自愧不如。人对钱财的贪欲,真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4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