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识人,长期的经验总结,外行人

北京哪里酒渣鼻医院好 https://m-mip.39.net/news/mip_8598835.html

众所周知,“识人”极难,所以,老祖宗才给我们留下“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这句话。当然了,这里所说的“识人极难”是一种针对所有人的说法,具体到部分人身上就另当别论了,毕竟,有的人把心思藏得很深,甚至会对他人刻意伪装,而有的人则把一切都摆在脸上,但凡有点社会阅历就可以看得七七八八了。

“大真似伪,大伪若真”,人性之复杂就在于看得到的“事实”有时未必是“真实”,而最能代表一个人真实意图的想法仍旧藏在无法洞察的内心深处。所以,但凡有一定觉悟的人通常不会自称是“好人”,“普通人”的说法才是最能够让多数人接受的比较靠谱的说法,至于“好坏善恶”,那都是周围人贴上来的标签,终究是他人评说,只要“问心无愧”,只求“清者自清”!

作为大能之人,曾国藩总结了自己一生察人、识人的经验,写出了一本普通人读起来很朦胧,操作起来很模糊的专门教人“识人”的奇书《冰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本书根本就不是给“一知半解”的人看的,而是一本只对专精此道之人大有裨益的书。

容贵整,整非整齐之谓。短不豕蹲,长不茅立,肥不熊餐,瘦不鹊寒,所谓整也。背宜圆厚,腹宜突坦,手宜温软,曲若弯弓,足宜丰满,下宜藏蛋,所谓整也。五短多贵,两大不扬,负重高官,鼠行好利,此为定格。他如手长于身,身过于体,配以佳骨,定主封侯;罗纹满身,胸有秀骨,配以妙神,不拜相即鼎甲矣。

这是《冰鉴》中论“容貌”的一段文字,如果没有长期浸淫此道的丰富经验,能看懂此中真意吗?如果连看懂都做不到,又如何做得到高准确率的“实践”呢!并且,容貌可不是“识人”的唯一标准,而只是标准的一部分,就算对“容貌”的理解到位了,其他方面仍旧不知所以,那最后也不过是“瞎子摸象”,瞎子摸到象腿就把大象看成是“柱子”,只以“局部”论,象腿确实像柱子,但以“整体”论,显然和事实相差甚大,而只以“容貌”来“识人”时,显然可能会南辕北辙,而这个“识人不明”的后果,显然也是自己来承担,有时可是会很惨烈的!

骨有色,面以青为贵,少年公卿半青面是也。紫次之,白斯下矣。骨有质,头以联者为贵。碎次之。总之,头上无恶骨,面佳不如头佳。然大而缺天庭,终是贱品;圆而无串骨,半是孤僧;鼻骨犯眉,堂上不寿。颧骨与眼争,子嗣不立。此中贵贱,有毫厘千里之辨

这是《冰鉴》中“神骨篇”的一段文字,仍旧是普通人根本无法看懂,非精于此道者无法领悟并实践的一段话。

曾国藩留下的这些“识人术”,如果不是曾国藩亲自实践,只要是他人捉刀,都未必能够做到“一眼看穿”,甚至极大概率会看走眼。原因其实很简单,《冰鉴》是曾国藩根据自身的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而不是上下几千年诸多此道中人慢慢总结,整理出来的有更强操作性的基础入门书籍。曾国藩的个人体会当然只有曾国藩个人深得其中奥义,其他人没法越俎代庖,自然也就难以进行推广实践了。

“识人”虽然极难,但很多人因为“遇人不淑”导致了吃亏上当,所以,急需学习“识人”方面的知识。而这些人“妄图读一篇短文就得到答案”的急功近利,给了“国学骗子”可乘之机。

“如何快速看穿一个人?曾国藩的4句识人术口诀,帮你一看一个准”,但凡有点思考能力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是一篇典型的国学骗子的文章”!即使把曾国藩的《冰鉴》读上一百遍,也没人敢说可以“一看一个准”。这种只学4句口诀就敢叫嚣“一看一个准”的国学骗子,为了流量不惜骗人,典型的小人行径。而即使他的片面之词层出不穷,文章内容大同小异,却有几十万粉丝,可想而知,社会道德的堕落程度,以及大量国人的令人发指的无知程度!

这种标题的文章和“读懂这几个字,就读懂了《易经》”、“领悟这几句话就有福报”、“不管房子大不大,都要挂一如意,福气多”、“一个人的走路姿势,暴露了人品”都是一个层次的“国学骗子”的文章。国学骗子们“最擅长”将深奥复杂的原理极尽简单化,将他们自己都根本没认真读过的“望文生义”的一本经典浓缩成他们明白的“一句话”或者“几个字”,既回避掉了真正的经典内核,防范了他们的无知被戳穿,又迎合了大量不求甚解,用国学“装腔作势”的肤浅人群,他们最喜欢这种看了几句话就能完全理解一本经典的“成就感”,似乎自己顷刻间也有了“学富五车”的大学问,最终,一个败“人品”,一个败“智商”的两败俱伤。

“识人”是门大学问,并且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大学问”,每个“功成名就”的大人物基本都有一套自己的“识人”套路,也许他们的套路未必合理,但他们的套路必然很适合自己去操作,也只有这种可操作性强的符合自己的套路才能让他们找到好的合作伙伴、优秀的下属,进而更好地走上人生的快车道。

关于曾国藩以《冰鉴》为主的“识人术”,毕竟是一家之言,有相当程度的业内人士可以参考学习,没做相关研究的人看了也尽量别去“实践”,因为很容易看走眼,大概率“识人不明”反而会坑了自己。

曾国藩的“识人术”是门值得研究的学问,《冰鉴》也确实是本好书,但好书归好书,却并非适合“外行人”和“初学者”学习的好书,也许对此种学问有相当领悟后,这本书才会体现出其真正的价值。

感谢阅览百家号:明境国学

您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