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神童与名士以世说新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
《世说新语》又名《世说》,是魏晋南北朝的文言志人小说,《世说新语》也是最早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涉及各类人物多达多个,其中分为“言语”14则、“政事”1则、“文学”9则、“方正”2则、“识鉴”3则等共六卷三十六篇,这是一部影响了中国的文学、思想、文化的经典,也是集文学性、历史性和趣味性于一身的著作,还是一部被人称为“魏晋风流的故事集”。读了这本书“玄心”、“洞见”、“妙赏”随处可见,这本书主要记载了魏晋南北时期名士的言行,特别是书中神童的谈吐、举止以及品德等,展示了魏晋人的恣意洒脱、性情率真的性格,因而被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一、《世说新语》中神童与名士的形象特点魏晋南北朝时期名士们具有的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与《世说新语》中神童的聪颖、率真、果敢相呼应,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文化的集中记录,当时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是造成这种文化特点的主要原因之一,神童之所以被称之为神童,大致归纳有以下几类:1、熟用玄理、聪明机智《世说新语》中儿童少年的言辞极具有特色,通常在简短的对话中就展示出儿童良好的素养以及超凡的气质。例如在《孔文举年十岁》中,当陈韪嘲讽孔文举:“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就有才华”,孔文举立马反驳道:“想君小时,必当了了。”当陈韪轻视、嘲讽和贬低年幼的孔融时,孔融没有怒,而是聪明的反驳:“猜想你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正是采纳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巧妙方法,巧妙地回击了陈韪的嘲讽,展现了他才思敏捷、智慧过人,善于应对的傲人才能,拥有如此高超技艺的论辩才能,是当时名门世家儿童少年的一大特质,其实这与当时“清谈之风”盛行紧密相关。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盛行,吹清谈之风,大多清谈者都具有较强的辩论能力,少年们也在大人的耳濡目染中逐渐学会了思辨,例如在《世说新语》中,徐孺子九岁的时候,在月光下玩耍,当他被人问及,如果月亮里面什么都没有,会非常明亮吗?只有九岁的徐孺子立即回答道:“不是这样的,就像人眼中有瞳孔一样,没有它,眼睛就不明亮。”事物正是在相互对比之间的衬托下,才会愈发地显现其独有特色,月亮也是如此,此番话语与清谈无异,与成年人相比较也毫不逊色。他们的才思敏捷、通晓事理、聪明机智,绝大部分是受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背景中盛行清谈之风的影响,清谈和纵情山水也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2、品德方正,从容不迫自东汉末以来,思想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儒家思想的地位受到冲击,但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已经深深种在人们心中,人们的言行和思想方面依然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世说新语》中少年儿童的为人处事方面都惊为天人,他们品德方正,拥有儒雅、处事不惊、镇定自若等品性,因此“儒家思想己内化于儿童少年的心中,变成了一个个内心的坚定信念”。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分裂的局面,社会动荡,各方势力的矛盾剧烈,在这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就需要神童们面对突发状况时的从容不迫以及处之泰然。以《世说新语·言语第二》为例:孔融被收捕时,他的两个儿子依然在玩耍,脸上也没有害怕的神情,当孔融对收捕的人说:“只处罚自己一个,保全他的孩子时”,孔融的儿子却说:“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由此可看出两小儿遇到变故处事不惊,镇定自若和从容不迫的姿态。《世说新语》中的儿童少年还具有正确的道德观和强烈的正义观,明辨是非,尊重礼法。如《陈太丘与友期》中,元方的父亲与友人约定日中出行,友人却姗姗来迟,只看见元方在门外玩耍,友人愤怒之下说出了“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只有七岁的陈元方立刻反驳道:“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虽然元芳只是一个7岁的孩童,却能用儒家思想的行为准则来反驳友人,从中可以看出元芳的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优良的品德,因此,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儿童少年在儒家思想的熏陶下,还具备了正义观、道德观、明辨是非的能力。3、学识渊博,能言善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少年儿童大多学识渊博,这与家庭教育密不可分,《世说新语》中的少年多出身名门世家,为了使家族发扬光大或者为了家族长远利益,这些名门世家也必须培养学识渊博的子弟,让其为家族贡献力量,为其壮大家族。与此同时,文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大家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