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常侍闻人道深公者①,辄曰:“此公既有宿名,加先达知称,又与先人至交,不宜说之②。” ①桓常侍:桓彝(-),字茂伦,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人。自幼聪明好学,能文善武,与庾亮深交,为周顗所重。后以州主簿入仕,拜骑都尉。晋元帝时迁中书郎、尚书吏部郎。时王敦擅政,乃称疾去职。太宁二年(),晋明帝将伐王敦,命为散骑常侍,故称桓常侍。参与讨敦谋议,以功封为万宁县男,后任宣城内史。“苏峻之乱”时不肯附逆,固守泾县,城陷,为苏峻部将韩晃所杀,时年五十三岁。
深公:名潜,或称道潜,字法深,亦称竺法深,东晋高僧。俗姓王,出自琅琊王氏。十八岁出家,以刘元真为师,善讲佛法,尤其精通般若学,听法者常达五六百人。永嘉初,避乱过江,为元帝、明帝、哀帝所敬重,与王导、庾亮、何充、刘惔等达官名士多有交往。
②宿名:久为人知的名望。先达:前辈贤达。 散骑常侍桓彝听到有人谈论竺法深,就说:“此公素来有名望,而且受到前辈贤达的赏识、赞扬,又和先父是最好的朋友,不该谈论他。” 桓彝一生很有气节,乃国家栋梁,一心平叛讨贼,后来自己的儿子桓温却一心想着怎么造反,很有点历史讽刺意味。
世说新语九年级上册推荐阅读(中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丛书)无障碍阅读彩插励志版多名读者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官方店旗舰店¥10.72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