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想有机会能够一睹《世说新语》为快,这起源中学学到的课文“周处除三害”:西晋周处得知自己与山中猛虎、水中蛟龙被乡里合称为“三害”,幡然醒悟,随即入水搏杀蛟龙,入山手刃猛虎,改邪归正,最终成为一代能臣名将的故事。其中,陆云为了鼓励周处改过自新说:“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途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后来得知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但因为诸事繁忙,而《世说新语》又是文言文,且涉及到人物时,又多用字或者号,并不用名,不是专业研究的人无法明确讲的是谁,读起来不仅有些困难,也会失去阅读的乐趣,所以一直未能如愿一睹《世说新语》。如今有机会读了骆玉明的《世说新语十三讲》,对《世说新语》终于有了一个整体的印象。《世说新语十三讲》是骆玉明教授在复旦大学执教多年的成果。该书融通《世说新语》全书,广泛采纳前贤见解,对《世说新语》进行了精彩解读,为读者呈现了一幅魏晋风流名士的全景图。对《世说新语》感兴趣的读者一定先阅读一下《世说新语十三讲》,理由如下:首先,《世说新语》本身结构比较松散,有时候是大段文字为一篇,而有时一篇只是一句话。说人论事角度广泛,并“不固执一端”,颇像现代的微博。虽然《世说新语》语言风趣幽默,但是由于全书没有明确的主线,读者读起来还是有些吃力。《世说新语十三讲》全书分设十三个专题,相当于对全书的主线进行了试归纳,可以帮助读者建立对魏晋士人日常生活和精神面貌的整体印象。其次,从《世说新语》来看,魏晋时期的思想文化呈现出一种多元局面:儒学开始衰落,玄学逐渐兴盛,而佛教则开始流行。在这种多元文化的影响下,这一时代的人生观也呈现一出种多元状态。如《世说新语》中著名的阮籍就是一个苦闷的狂放者:蔑弃礼教,但至情至孝;谨言慎行,但思想激进。由于《世说新语》结构的问题,并未将人物的相关事迹集中表述,读者可能会在阅读《世说新语》时,对人物的形象产生混乱的理解。《世说新语十三讲》则从多个角度,如名士的权力意识(皇权与士权篇)、名士的地位与影响、名士的欲望与理性(药与酒篇)等对名士进行了分析,帮助读者理解为何这个时代的名士都是思想和人格的复杂体。第三,鲁迅誉《世说新语》为“名士的教科书”,主要指的是“名士风流”。《世说新语》中体现“名士风流”的多为“世说人物”的人生观,而这一人生观也将能启发现代读者自己对人生态度及人生道路的选择。而《世说新语十三讲》对名士风流的诠释特别着力,对正确理解和把握“世说人物”的人生观有着十分重要的帮助。相信读者在细细品谴《世说新语十三讲》这部独具特色的过程中,一定能够在字里行间感受作者对史料的敏感和深刻的见识,感受到作者对这一时代的热爱,获得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