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当代人物志观点的建立,是画家综合

文/冯海涛画作/肖大平

艺术是天性赋予的能力,但是艺术的高度却是源于自我的修养和有目的的追求。画家选择自己喜欢创作的方向,就是有目的的选择。这个选择是由自己喜欢的方向和自己擅长的方向的结合与取舍。有句名言“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的”用在画家画画上也是异常的贴切。很多人画画是自然而然的,没有目标与方向。“画”得很杂不说,还没有主导。造成这样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他们根本没有“画家之心”

肖大平作品/68CM

中国画领域充斥着重复的画作,把临摹的画作当作创作。好点的也是用古人的构图和笔墨。问其为何?一本正经,大义凛然地回答说这是传承。可悲、可叹!能够画画的人,都是受天眷顾的人,因为有天赋。但是,却不好好利于自己的天赋,只知道在抄袭中生存。为此与多位画家交流过,在交流中找到了一丝答案。原来,他们其中的人,有的认为传承就是画画的高度,有的认为画画是自由的,只要自己喜欢,在师承中创作就是艺术。原来出现这个原因是意识和认识的问题。

肖大平作品/68CM

每个时代都会出现几个有自己艺术观点,画面有自己的风格倾向的画家。很多人认为这些人就是画家中的佼佼者,他们就应该有自己的艺术观点和画面风格。不是去找自己的原因,而是否定自己。其实,有自己风格有自己艺术观点的画家,不是自然产生的,而是自己为自己制造机会而获得的。观点的建立,是画家综合修养的呈现,而综合修养不是大风刮来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主动获取所得的。画面的风格确定,也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借古借今,在有计划有准备的设定中慢慢完善的。举个例子,你如果画花鸟,想有自己的辨识度,并不是开始就在笔墨上推陈出新,而是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画的素材,认真地研究它,把这个素材和自己对标,在对标中慢慢的总结出属于自己对这个素材的认知,从而生成属于自己的画面形态表现。然后再去生成属于自己的笔墨意趣。

肖大平作品/68CM

发现与推荐是《书画当代人物志》一直在做的。但是因为人力原因,有许多优秀的书画家没有被发现,所以,自己觉得自己够优秀的可以联系《书画当代人物志》。寻求书画家合作的文化公司等,也可以联系我们。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