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年,西晋都城,洛阳。这一天并不是什么特殊的日子,可是大街上却人头攒动,无论男男女女都争相朝着同一个方向看去。他们在看什么呢?只见人群目光所望之处,一个高大帅气俊朗的男子驾着一辆车,缓缓地行进在人群中。凡是路过之处,人群都会爆发阵阵欢呼,一些姑娘大妈小媳妇儿还忍不住朝男子车上扔花朵。
这个男子是谁呢?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帅哥潘岳。然而,在欢呼的人群中,有一个相貌极丑的男子却冷冷地看着这位大帅哥,似乎在思考着什么。一眨眼,他不见了。不一会儿,在欢呼的人群背后,又出现了一辆马车。只见这辆马车上,一个奇丑无比的男子端坐着,手里也拿着弹弓,缓缓地向人群走来。
只可惜,这个男子的行为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欢呼。大家看到他如此模样,忍不住哄堂大笑。而一些大姑娘小媳妇,甚至还朝他吐起了口水,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了。为啥?东施效颦,太丑了。这个男子是谁呢?他就是西晋著名文学家左思。#
左思,字太冲,他才华横溢,一篇《三都赋》让他名动洛阳,名垂青史。历史上的“洛阳纸贵”一词就是由他而来的。史载,左思才华出众却奇丑无比木讷少言,在《世说新语》里,他模仿大帅哥潘岳出行,竟被一群大娘大姐大妹子吐口水,最后狼狈而逃。而他也由此成了《世说新语》里最丑的人。
左思虽然貌丑,但是才情不凡。然而因为出身寒门,他一直郁郁不得志。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左思的一首咏怀诗。在这首咏怀诗里,诗人写尽了天下寒门子弟的无奈。这首诗就是《咏怀》其二,全诗如下: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冑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潮。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众所周知,在我国西晋时期,门阀制度非常的严重,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很多出身寒门的学子,即使才学再高,名声再大,再有天赋,也不能凭自己的本事获得官职,更别提什么飞黄腾达了。很多寒门学子一生郁郁不得志,沉沦下潦,过着凄苦无比的生活。
全诗分三层,先借“小草”和“松树”生长的地理位置来指出自然界中的不公平现象,紧接着顺其自然,又引出社会中的不公平现象,最后厂了一列举历史上的具体例子,对西晋社会的不公平现象表达自己的愤慨。
首四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采用比喻对比的手法,将小草与松树所处位置的一高一低而造成生命际遇的一贵一贱,来指出这是自然界本来就存在的不合理现象。虽然不合理,但是却司空见惯,所以人们都接受了,并认为这是命运的安排。
“小草和松树”正好对应了现实生活中的世家子弟和寒门子弟。前者凭借祖上的荫庇,无论在权势还是金钱上面都高高在上,像小草一样遮天蔽日,嫉贤妒能,而真正有能力,有才华却没有背景的寒门子弟,却贱如草莽,即使做官也人微言轻,根本不可能实现“达则兼济天下”的梦想。
紧接着,作者在“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中揭示了在社会上也存在着讲出身讲背景的不公平现象。世家子弟全部都登上了高位,而优秀的寒门子弟却只能在下层苦干,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并非一朝形成,门阀等级制度造成了严重的腐败现象。
在没有草根选秀,不能自由发挥个人特长的封建时代,很多寒门士里就像散落在民间的千里马,无人赏识。在诗作的后四句诗人说:汉代的金日磾,张汤两家后代都世袭了祖上的官位荣光,整整7代都插着貂尾炫耀,哪怕卑鄙下流愚昧荒唐。冯唐难道不是才德兼备的伟丈夫吗?却因为无权无势到老也没有被提拔上岗。
整首诗作很好地表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典诗歌的质朴风貌,将贴切形象的比喻与令人沉痛扼腕的历史故事糅合在一起,既写出了当时寒门子弟内心的不平与愤慨,又灌注了诗人肯定自我价值,不甘沉沦的精神,体现出“左思风力”的慷慨悲凉,不失为一首绝美的千古佳作。
对于《世说新语》中所描写的左思形象,您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留言讨论。传播中国古典诗歌之美,需要你我的参与。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在此,感谢图片的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