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上兄逼弟曹

上回说到曹彰率兵前来,一人挺身而出,向曹丕请命去搞定曹彰。

众人一看,是谏议大夫贾逵。曹丕大喜,当即命贾逵前往。

贾逵领命出城,去见曹彰。

曹彰问:“先王玺绶在哪?”

贾逵严厉地说:“家中有长子,国中有储君,先王玺绶,不是君侯该问的。”

曹彰默然不语,与贾逵一起入城。

到了宫门前,贾逵问:“君侯是来奔丧的,还是争王位的?”

曹彰说:“我是来奔丧的,没有异心。”

贾逵说:“既然没有异心,为什么还要带兵入城?”

曹彰当即喝退左右将士,独自入内,拜见曹丕,兄弟二人抱着大哭。

曹彰将本部兵马全都交给曹丕,曹丕令曹彰回鄢陵自守,曹彰拜辞而去。

曹彰是曹操的子孙中最会带兵打仗的,可惜有个心胸狭窄的王兄,没几年就暴毙而亡。曹彰的死与曹丕有没有关系,不得而知。

刘义庆在《世说新语》中讲了个故事,说曹彰是被曹丕毒死的。

曹丕忌惮曹彰的勇猛,对他起了杀心。

曹彰虽然是猛将,擅长带兵打仗,却非常喜欢下棋。曹丕投其所好,与曹彰下棋。

下到一半,曹丕已落下风,这时曹丕吩咐在旁伺候的近侍:“还不快将枣子端上来?”

于是两人一边下棋,一边吃枣,其乐融融。

但是曹丕已提前在枣子中下了毒,并做好记号,自己只挑没记号的枣子吃。

曹彰吃着枣子,没多久便毒发,一头栽倒在地。

卞太后听说这事,跑来救曹彰,但只看到躺在地上的曹彰尸体和溅满乌血的棋盘。

曹丕坐稳王位,改建安二十五年为延康元年,封贾诩为太尉,华歆为相国,王朗为御史大夫,大小官员,各有封赏。

曹操被称为武王,安葬在邺城高陵。曹丕令于禁给曹操守陵。

于禁奉命到曹操陵墓,却见墙壁上画着关羽水淹七军,生擒于禁之事。只见画中关羽端正上坐,庞德在一旁愤怒不屈,于禁跪拜在地,哀求乞命。

原来于禁兵败被擒,不能死节,投降后又被送回来了,曹丕非常看不起他,先令人在曹操陵墓的墙壁上画图,故意让于禁看到,以此羞辱他。

于禁见到画像,羞愧不已,气愤成疾,没多久就死了。

东吴有个小神行太保,叫虞翻。神行太保戴宗可以日行八百里,虞翻据说可以日行三百里。戴宗是小说人物,但是虞翻真的是历史人物,这速度非常人可比的。

虞翻除了能走,还喜欢怼人,怼于禁、怼糜芳,还怼过孙权。招惹了孙权,自然不会有好果子吃,那是后话。

于禁被关羽俘虏,囚禁在荆州,孙权袭取荆州后,便放了于禁,以礼相待。

一天,孙权骑马出去,请于禁与自己同行。

虞翻斥责于禁说:“你就是个俘虏,有什么资格跟我主公并马前行?”说完还要鞭打于禁,被孙权给喝止了。

后来,孙权在楼船上与群臣畅饮,于禁听着歌舞,痛哭流涕。

虞翻又说:“你是在装模作样,想请求得到宽赦吗?”孙权非常不爽。

后来孙权向魏称臣,想把于禁遣送回魏国。

虞翻:“于禁率数万之众,全军覆没,战败投降,不能死节,放他回去也不会得到重用,我们没什么损失。但是这依旧如同放强盗归山,不如杀了他,来警示怀有二心的臣子。”孙权不听。

群臣为于禁送行,虞翻对于禁说:“你不要以为吴地没有能人,只是我的谋略不被采用罢了。”

虞翻虽然多次怼于禁,但于禁仍然对他称赞不已。魏文帝曹丕也常常为虞翻设置虚坐。

华歆启奏曹丕说:“鄢陵侯已经交接完兵马回封地去了,临淄侯曹植、萧怀侯曹熊竟然不来奔丧,按理应当问罪。”曹丕听从,立即派使者前往二处问罪。

没多久,前往萧怀的使者回报说:“萧怀侯曹熊畏罪自杀了。”曹丕下令将萧怀侯厚葬,追赠萧怀王。

过了一天,前往临淄的使者回报说:“临淄侯每天与丁仪、丁廙[yì]兄弟畅饮,违逆不敬,傲慢无礼,听说使者到了,临淄侯端坐不动。丁仪破口大骂:‘先王本想立我主公为世子,却被谗臣给阻拦。如今先王去世没多久,便来向兄弟问罪,为什么?’丁廙也说:‘我主公的聪明才智冠绝于世,本当继承大位,如今反而没有被立。你们那朝廷上的众臣,怎么都不识人才呢?’临淄侯因此大怒,呵斥武士将臣乱棒打出。”

曹丕听后大怒,令许褚率三千虎卫军,火速前往临淄将曹植等人抓来。

许褚奉命,率军到临淄城,守将拦阻,许褚将他斩杀,挥军入城。

城中无人敢拦,许褚直接来到曹植府堂,只见曹植与丁仪、丁廙等人全都醉倒。

许褚下令将他们全都绑了,扔到车上,并将府中大小属官,全都捉拿押解到邺城,听候曹丕的发落。

曹丕下令将丁仪、丁廙等人全都杀掉。

曹丕的母亲卞氏,听说曹熊自杀,本来就很悲伤,忽然又听说曹植被抓,其党羽丁仪等都已被杀,大惊,忙出殿去见曹丕。

曹丕见母亲出殿,慌忙过来拜谒。

卞氏哭着对曹丕说:“你弟弟曹植平生嗜酒成性,狂放不羁,都是因为自恃才华,所以放纵。你要顾念同胞之情,留他性命。我到九泉也能瞑目了。”

曹丕说:“儿也非常喜欢他的才华,怎么会杀他呢?现在只是想敲打下他,让他改改坏毛病。母亲不要忧虑。”卞氏哭着入殿,曹丕召曹植来见。

华歆问:“刚刚太后是来劝殿下别杀子建吗?”

曹丕说:“是的。”

华歆说:“子建才智非凡,终非池中之物。如果不早除掉,必为后患。”

曹丕说:“母命不可违。”

华歆说:“人们都说子建出口成章,臣一直不信。主上可以试试他的才能,如果不才,便杀了他。如果确实有才,便贬谪他,来绝天下文人之口。”曹丕听从。

没多久,曹植入殿,诚惶诚惧拜伏在地,向曹丕请罪。

曹丕说:“我与你在情义上虽是兄弟,但义属君臣,你怎么敢恃才傲物,藐视礼法?先君在世时,你常常在人们面前以文章自夸,我一直怀疑你是请他人代笔的。我现在限你七步吟诗一首。如果能做到,就免你一死,如果不能,便从重治罪,绝不姑息!”

曹植说:“请出题。”

当时殿上挂着一幅水墨画,画着两头牛,在土墙下相斗,一牛坠井而亡。

曹丕指着画说:“以此画为题,诗中不许有二牛斗墙下,一牛坠井死的字句。”

曹植走了七步,诗已作成:

两肉齐道行,头上带凹骨。相遇块山下,郯起相搪突。

二敌不俱刚,一肉卧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气不泄毕。

曹丕及群臣都惊讶不已。

曹丕又说:“七步成诗,我还觉得慢了。你能够应声作诗吗?”

曹植说:“请出题。”

曹丕说:“我与你是兄弟。以此为题,诗中不许有‘兄弟’二字。”

曹植不假思索,随机吟出一首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就是有名的七步诗,演义中更显夸张,变成出口成诗了。

七步诗的故事也是出自于《世说新语》,诗的版本也有很多。演义中的可能是阉割版,也是流传最广的版本的。

关于七步诗的说法有很多,有人怀疑是不是曹植所作,也有人怀疑是不是曹植在曹丕面前,此情此景之下所作。

我觉得也没有必要去探究,留下这么个神奇故事,不是很妙吗?

曹丕听后,潸然泪下。

卞氏从殿后出来说:“你做大哥的,为什么如此逼迫兄弟?”

曹丕慌忙离开座位说:“国法不可废!”于是贬曹植为安乡侯。

曹植拜辞上马离开邺城。

曹植从小才华横溢,出口成章,连曹操都怀疑他是找人代笔的,事实证明,他真的是有才华,曹操也因此非常宠爱他。

但是曹植仅仅是只有诗词歌赋方面的才华而已,对政治、军事一窍不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曹植是这样的人,身边也聚集了一堆这样的人,丁家兄弟、杨修都是如此。

杨修聪明绝顶,但是玩起政治谋略来,就是个三流水平,都不用司马懿出手,就早早地被打趴下了,最后还因为曹植的狂放不羁,送掉了性命。

如果曹操真的选了曹植继位,曹植估计也只能当个宋徽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