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十三讲美学家朱光潜力荐,名士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pf.39.net/bdfyy/bdfjc/180627/6359009.html

文艺理论学家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中,他列出了自己最喜爱的16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其中有一本书伴随他一生,它就是《世说新语》。

他说很欢喜《世说新语》,他被书中所写的魏晋人风度和所载的妙语所吸引。《世说新语》这本书是一部史记与小说相结合的书籍。富于艺术的语言特色,再加上魏晋本身历史阶段的特殊精神风貌,让这本书在古代文学上大放异彩。

《世说新语》这本书一共分了36门,每一个门录下又有名目,分上下卷。全书结构没有逻辑,又加上晋魏名士多谈玄学。如此高深的内容,我们想要一睹魏晋风度,也是难事。

骆玉明是复旦大学中文教授,专门研究文史方面的专家。他根据自己以往在教学和研究方面经验,写下了这《世说新语十三讲》书。

这本书通过十三个主题来为我们阐述晋魏名士形成的文化背景,以及名士们恣意潇洒的活法。其中魏晋名士们风度的思想的辩证让人惊叹不已。

晋魏风度下的三类人,展现了思想的百花齐放

曹操将要去见匈奴使者,自认为长得丑,不被重视,就让崔季珪替代。他自己拿着刀站在旁边,不曾想匈奴使者却说“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汉魏之前,人们普遍推崇的是圣贤之人。人们眼中最理想的活法就是如尧舜之类的明君。而晋魏时期的曹操将英雄的概念发挥到淋淋尽致。相对于圣贤来说,英雄这个名称也是对于人的尊称。

可他更注重于人的才能品格格成就,而不是圣贤的道德成就。而“竹林七贤”的名士出现,更是让我们看到另一类尊贵人物的活法。很多学者拿晋魏时期和西方的文化复兴相对比。它们在文化繁荣方面有很多相似之处。晋魏时期,人个我意识的觉醒和社会的动荡碰撞出来丰富多彩的思想文化。

一方面个人意识觉醒,让人们曾压抑的个性得以张扬。人们本身的生命力和活力不受压制,焕发出强大的力量。

另一个方面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名士们,他们亲近自然,广交名士,清谈辨析真理。一层又一层的叠加,融合了道、佛、易成为玄学,让文化思想与生活自然合一。

法国卢梭抛弃教会组织的宗教教义时,他曾说过:只有一本书是打开在大家眼前的,那就是自然的书,正是在这本著作中,我学会了怎样崇奉它的作者。

他也提出了人类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接近大智,亲近大自然,达到和谐。亲近自然它代表着对平常生活的超越,代表着不被世俗困牢,把生命状态转化为宽广从容的一种途径。

魏晋文化时期的思想也让我们看到自然,重新思考生命的广度。魏晋时期的名士们用他们的思想,实际行动,为我们展现了多种精彩活法。

药与酒,琴与文,演绎自由恣意的灵魂

晋魏时期,人们多有饮酒和吃五石散的风尚。一件事物可以成为风尚,这背后正是思想的需要。物只不过是灵魂的载体,演绎人们的灵魂。

晋魏时期社会动荡。人们个体的意识觉醒,让他们懂得生命的珍贵,这也导致人们对死亡充满了恐惧,他们一直在探索以哪种方式

来对待死亡,他们探索的结果,是豁达和坦然的态度来面对,去超越死亡。

五石散和酒这两个物体,它正好满足人们的需求。饮酒对于魏晋人来说不是一种消遣,而是一种是精神健全的方式,人的生命常态和内在的心灵是分离的,酒就可以消除这种矛盾,让一直被压抑灵魂东西释放出来。在纯粹的世界里人可以物我两忘,精神灵魂以自由的姿态飞翔,超越生命的限制。

药与酒释放晋魏人们的灵魂,琴与文则彰显晋魏人们的情与兴。面对灵魂与人,与世界的碰撞,人们会产生情绪,而情绪抒发的载体就是琴与文。

内容丰富,故事有趣,让你领略艺术的美

这本《世说新语十三讲》原是骆玉明老师教学内容,看这本书,我们会有回到学校,听一位幽默智者讲课的感觉。

谢安晚年想要纳妾,又害怕妻子妒忌找事,就用妇德劝说妻子,不曾想妻子却问谢安:“是谁做这书?”

谢安回答:“周公”

妻子说:“若是周公妻子绝对不会这样写。”

老师不仅讲《世说新语》中所记载的故事和思想,他还为我们扩展了国外类似思想的言论,让读者可以多角度了解晋魏文化思想,辩证的态度看待问题。

这本《世说新语十三讲》让我体会到了魏晋人的思想和文化,每每读的时候感受他们所传达的那种旷达和坦然的境界,内心会飘飘欲飞,这种感觉优美而动人,就像灵魂在孤独中自由飞翔。

我们作为一个生命体,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的灵魂是和身体都是孤独的。这种孤独是必然,充满无奈。可是在书中,我们可以与不同的思想灵魂相遇。这种感觉又是美妙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