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尧帝边文礼见袁奉高,失次序。奉高曰:“昔尧聘许由,面无怍色,先生何为颠倒衣裳?”文礼答曰:“明府初临,尧德未彰,是贱民颠倒衣赏耳!”译文:边文礼初见袁奉高的时候,有点失态。袁奉高说:“古时候尧邀请许由做官,许由面无愧色。先生为什么如此狼狈,穿错了衣裳呢?”文礼回答说:“太守您刚到任,还没有彰显出来像尧一样的德行,所以我才穿错了衣裳呢!”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译文:徐孺子九岁时,有一次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如果月亮上面什么也没有,会更加明亮吧?”徐孺子说:“并非如此。比如人的眼睛里有瞳仁,没有瞳仁的眼睛,一定看不见。”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译文:孔融被捕,幕府上下都很害怕。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孩子像往常一样在玩琢钉戏,一点看不出担心的样子。孔融对前来捉拿他的差使说:“希望惩罚只限于我自己,能放过两个孩子吗?”这时,儿子从容地上前说:“父亲难道见过鸟巢被打翻后,蛋还会是完整的吗?”随后,来捉拿两个儿子的差使也到了。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扬枹为《渔阳掺檛》,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孔融曰:“祢衡罪同胥靡,不能发明王之梦。”魏武惭而赦之。译文:祢衡被魏武帝曹操贬谪为鼓吏,正巧八月朝会,宾客们要检阅鼓的音色。祢衡舞动鼓槌演奏《渔阳参檛》,鼓声深沉凝重,如金石之声,在座的人都为之动容。孔融说:“祢衡的罪,和殷时傅说犯的罪相同,可是没能让英明的君主感动。”曹操听后很惭愧,就赦免了祢衡。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问:“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译文:钟毓和钟会两兄弟从少年时期声誉就很好。在钟毓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听说了兄弟俩的名声,便告诉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于是他们便去朝见魏文帝。朝见时,钟毓脸上满是汗水,魏文帝就问:“你脸上怎么出汗了呢?”钟毓回答说:“因为恐惧慌张,所以汗水像酒浆一样流出。”魏文帝又问钟会说:“那为什么你不出汗呢?”钟会回答说:“因为恐惧战栗,所以连汗水都不敢流下来。”第一个故事:初读好似边让在诡辩,细读实则是边让用机智,巧妙化解了尴尬局面。袁提醒边让不该失礼于人,边不能反驳,所以采取“尧德未显”的说法,既抬高袁也给自己留脸面。所以我们在生活中,既不用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也不用为了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第二个故事:“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如果没有黑暗,我们就不会知道什么是光明。第三个故事:倾巢之下,焉有完卵?想起一个真实故事:有一个三口之家,父母每天吵架到了要离婚的地步,儿子为了阻止离婚,借自杀让父母早点回来,父母准时到门口,又争吵起来。结果孩子真死了。第四个故事:《击鼓骂曹》是京剧老生传统曲目,故事叙述的是叙述名士祢衡被孔融推荐给曹操,曹对其轻慢,用鼓吏羞辱他。祢衡当着满朝文武大骂曹操,并借击鼓发泄,后经百官规劝,勉为曹下书去顺说刘表。第五个故事:钟会兄弟俩面见皇帝曹丕,兄长钟毓流汗可见是真的害怕,弟弟钟会不流汗解释说是因为“战战栗栗”,巧妙应答,既维护了哥哥,又在天子面前不失礼仪,表达了慑服于天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