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徐乾学学霸逆袭权臣,康熙宠信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csjkc.com/m/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徐乾学,字原一,号健庵,又号东海。生于明崇祯四年十一月二日(年11月24日),卒于清康熙三十三年七月十七日(年9月6日)。江南苏州府昆山县人(今江苏省昆山县)。康熙朝中期一度在文臣中“主持风气”,深受康熙的宠信。

1、学霸少年

徐乾学出生于明代一个没落的官宦之家。其曾祖父徐应聘为明万历进士,累官至太仆寺少卿。至其父辈时,家道中落。父亲徐开法屡入乡闱,艰于一第,后因得罪了当地的豪绅酷吏,竟被罗织罪名,押入牢狱,几遭不测。靠亲友上下打点,才得免一死。

徐开法出狱后,为躲避仇人,不得不远走他乡,少年时代因家门没落而导致外侮内讧,弱肉强食的痛苦经历对徐乾学产生了巨大刺激。

使他逐渐形成了汲汲于功名,不肯居于人下的性格。

徐乾学的母亲顾氏出身于昆山望族,四岁便能属对,背诵唐诗、宋词。丈夫被迫出走后,一家人的生计全靠她百计支撑,设法维持。自纺织以及女红针织,顾氏“无不手自为之”。

农忙时,她便“亲诣沟塍,督村僮力作。筑场纳稼,寒风浙沥,夜分不肯休”。为了使徐乾学兄弟能登科入仕,重振家声,顾氏节衣缩食,延聘塾师,课子读书。

做为长子,徐乾学受到的期许尤为殷切。每至夜分,顾氏便蹑手蹑脚,走到徐乾学兄弟窗下,屏息静听。“若谈论经史文艺,则色喜;或闲语博塞游戏,即怒甚。召起切责,或加夏楚”。

在顾氏的督促下,徐乾学兄弟自幼受到严格的教育,“所读书必覆校背诵”,丙夜不休。

徐乾学天资聪敏,八岁号时便开始援笔著文,十三岁通五经。他少年时代写成的《苏台怀古》、《宝剑篇》等诗文受到同族长辈的赞赏,每每被置于塾中的几案之上,做为塾中子弟仿效的范文。

2、抗清的家族

顺治元年(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长江以南的明朝残余势力拥立福王,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权。徐乾学的父亲徐开法一年前返回家乡,被荐为明经。他在上弘光朝廷的条陈中罗列北上应行数十事,却没有引起任何反应。

顺治二年(年)清军大举南下。昆山人民杀死降清的县丞阎茂才,举兵抗清。徐乾学的母亲见城内一日数惊,急忙举家迁往高港、张浦一带乡间,父亲徐开法则频繁往来于苏州、松江各地,参与抗清活动。

当年七月,昆山城陷,清军屠城,徐乾学的两个舅舅死于非命,外祖母何氏被清军砍断右臂,终生残废。徐乾学的父亲在苏、松等地的抗清斗争遭到残酷镇压时,潜回张浦家中,放弃抗清,转而“焚膏继晷”,督课诸子学业。

他亲自选定古今文辞,手自缮写,令徐乾学兄弟诵习。徐开法还将洪武、永乐以来甲乙二榜搜集整理,亲自抄录,闲暇时便向诸子讲解科名盛衰,人才进退的掌故,以策励乾学等刻励不懈,发愤苦读。

3、京师求学的经历

顺治五年(年)清朝在南京举行乡试,徐乾学、徐秉义、徐元文三兄弟在父亲的率领下前往就试。诸子入闱后,徐开法立于棘门之外,延颈以待。徐乾学等出场后,他急忙迎上前去,令诸子背诵试作。无甚纰缪,即心喜,否则对众阿责,厉声训斥。

在父母的严格督促下,徐乾学兄弟三人学问日进,文声大噪。不久,他们乎得到舅父顾炎武的指授,“根柢日深”。

明清之际,江南地区文社林立。徐乾学兄弟厕游其间,并与几社名士宋德宜等人在苏州发起沧浪会。

顺治七年(年),徐乾学又与江南各郡的文社领袖吴伟业、顾宸、尤侗、毛奇龄、朱彝尊等人在嘉兴举行十郡大社。社兴之日,“连舟数百艘”,“越三日乃定交去”。当时东南的社盟活动名日提倡文章声教,实为青衿文士显身扬名,联络声气的场所。“同社之在门里者,各借以为树植之基…标榜招摇,倾动江表”。于是“三徐之名,闻于远近”。

顺治十一年(年)徐乾学被苏州府学选入太学,与二弟徐元文一同来到北京。此时,他的舅父顾炎武在江南加入惊隐诗社,绝意仕清,初到京城的徐乾学却怀着跃跃欲试的心情,写下了“帝畿云五色,郁郁罗朝辉。鸣驺下双阙,珥貂来紫微”的诗句,企望能在新朝的科场上一显身手。

4、大起大落的中举之路

顺治十六年(年)徐乾学的二弟徐元文会试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次年秋,徐乾学也在顺天乡试时中举。正当他终日闭门苦读,准备参加会试时,徐氏家族却与江南大批地主士大夫一起,遭到清政府的沉重打击。

顺治十八年(年)江南奏销案起,苏、松、常、镇各府及溧阳一县,未完钱粮者,“不问大僚,不分多寡,在籍纳衿按名黜革,现在缙绅概行降调”。

刚刚中举一年的徐乾学被革黜,其弟徐元文也遭到贬谪。徐乾学被革黜不久,便从北京返回家乡。

当时江南各地文社中的领袖大都被牵入科场、奏销两案,清朝统治者又从顺治十七年起严禁江南各地的结社活动。昔日十郡大会时画舫鳞集,冠盖如云的盛况而今却是万象萧森,社局索然。徐乾学怀着怅然,怨艾的复杂心绪游历了岭南各地。在游历中,他遥到不少逃禅,隐居的明朗逋臣遗老。

徐乾学与他们朝夕相处,“谈论甚欢”。康熙初年,徐乾学的举人籍得到开复。康熙九年(年)他又在殿试时高中探花,被授为内弘文院编修。

金榜刊出,御街悬采,笙箫拥驺,数年前被黜革举人时的怨艾心绪此刻已顿然消释。

当年十二月十九日,康熙在乾清宫召见新科三鼎甲,徐乾学在满洲学士哈占带领下鱼贯而人,分立御座旁。

康熙传旨:

“今日无事,汝三人可各赋一诗”。并赐坐,赐茶。徐乾学怀着感恩戴德的心情,写下了“愿得探柔翰,长依黼座旁”的诗句。

康熙十一年(年)徐乾学与蔡启傅一同主持顺天乡试。当时他对士子专治经义,屈曲以趋时好的风气深为不满。

主持乡试时,他苦心搜阅,拔韩菼于遗卷之中。次年春,韩菼在会试、殿试中两次夺魁。康熙对韩菼的文字大为赞赏,“称主司得人”。

从此,制艺文风,为之一变。时隔不久,徐乾学因主司乡试时副榜遗取汉军卷受到参劾,被降一级调用。一年后,他援例捐复原官,次年升左春坊左赞善。康熙十五年,徐乾学的母亲病故。

在三年丁忧期间,他阅读了大量典籍,以三礼为经,以史为纬,编写了《读礼通考》一百二十卷。

5、徐乾学与明珠父子

徐乾学入朝时,满洲贵族索额图、明珠同柄朝政,互植私党,交相倾轧。索额图生性傲倨,明珠则谦和好施,招徕新进。急于在政治上有所攀授的徐乾学很快成为明珠的亲信。明珠好书画,徐乾学则投其所好,明珠做寿时,他特地携带金笺立幅,前往拜访著名诗人王士祯,欲得一诗侑觞。

明珠的长子纳兰性德在太学就读,徐乾学将他收为门生。每逢三、六、九日,徐乾学便为纳兰性德讲解书史,传授时艺,自黎明至日暮乃散。

当时康熙尊儒崇经,大力提倡理学,但有关钞本伪谬甚多,雕版也大都漫漶断阙,不可卒读。徐乾学将自己三十年来精心搜集、校定的宋元以来家藏珍本交给纳兰性德,指导他分门别类,加以编纂、校订,编成《通志堂经解》一千七百九十二卷,以纳兰性德的名义刊刻。

经过徐乾学的悉心指授、提携,纳兰性德于康熙十五年中进士,卷帙浩繁的《通志学经解》也于当年刊成。明珠对徐乾学也是投桃报李,不数年间,徐乾学便平步青云,成为翰林院中令人瞩目的人物。

徐乾学在仕途上的迅速腾起,除了明珠的提携外,还与当时的政局及各政治集团之间的力量对比有关。

康熙十二年(年),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各地叛将纷起响应。为了利用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吴三桂在讨清檄文中以“共奉大明之文物,悉还中夏之乾坤”为号召,以争取汉族官僚士大夫的支持。

而康熙对如何笼络汉族士人也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37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